2009年03月02日 06:28第一财经日报
盐城市市长李强表示,一个月内全部拆除水源地的化工企业
孙文祥
20万盐城市民3天的断水生活,迫使当地政府痛下决心,加快关闭饮水源地沿线所有化工厂。
3月1日下午,盐城市市长李强在电话中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昨日上午市政府常务会议定下来,一个月内全部拆除水源地的化工企业。”
早些年,盐城市为发展经济,大量承接苏南等地转移而来的化工企业,此次“标新化工”水污染事件再次凸现类似的环境教训。
环境维权
2月25日上午,本报记者来到兴龙村四组村民周维祥的家中,村庄前方300米处就是“标新化工”的厂房,村庄与厂房之间,是他们的稻田。
“如果没有这次事故,我们村六年来遭受环境污染之害一事难为外界所关注,更不会有人负责。”周维祥说。
“标新化工”厂房的前身是龙冈镇兴龙村的集体企业厂房,因经营不善转租给“标新化工”。周维祥告诉记者,“标新化工”刚建时,老板对村民称是生产化妆品的,不会有问题。但投产后,村民很快发现天天有刺鼻气味,水渠里的水也开始发黑发臭。
采访中,越来越多的村民聚集过来,倾诉这个化工厂给他们带来的“天灾人祸”。受访村民表示,在“标新化工”投产之前,村民们自发抵制这个将带来严重污染的化工厂,结果还是开工了。
2002年3月,“标新化工”的厂房在兴龙村的农田当中扎了根,村民们开始饱受其害。受访村民表示,原来水渠里有鱼有虾有田螺,妇女们清晨在渠边淘米、洗衣,现在,只剩下一沟污水。“夏天的气味更大,我们连窗子都不敢开。太熏人了,眼泪都能呛出来。”村民朱龙花说。
2002年8月27日晚上8时许,村民朱龙花等20多名妇女到“标新化工”要求停产,最后有四人分别被拘留了7天到32天。
村民周维祥称,“标新化工”厂门口挂着两块牌子,一边的牌子上是“盐城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另一边的牌子上则是“龙冈派出所驻标新化工有限公司保安中队”。
本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龙冈派出所驻标新化工有限公司保安中队”这块牌子被用白石灰涮掉了。
但是,村民们花费上万元,将材料送到了江苏省环保厅、公安厅、电视台等部门,却没能阻止“标新化工”继续释放废水和毒气。直到这股浊水冲开了围堰,流向了哺育盐城市区的蟒蛇河,才让这家排污多年的工厂引起世人的注意。
GDP诱惑
2月24日下午,本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标新化工”厂内的废水可以通过暗沟直排入厂背后一条通向蟒蛇河的水渠,而蟒蛇河就是城西水厂和越河水厂的水源地。
但无论是蟒蛇河的水,还是厂房周边的水渠,都是当地饮用水和灌溉的唯一水源。兴龙村的村民搞不明白,“标新化工”的污染,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相关部门却视而不见。
盐城市环保局对自己的评价是,面对此次突发事件,“应对迅速,措施有力”。
村民不知道的是,这家让他们饱受荼毒的“标新化工”,“年年受市县奖励表彰,连续多年被评为盐城市十大标兵企业之一、二十强企业之一、创税超百万元企业”。但村民们知道“标新化工”的老板胡文标发了财,身家肯定上亿,一些村民信誓旦旦地说。
村民周维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胡文标也算是兴龙村的村民,是招上门的女婿,挑黄泥出身的,原来他们家是五组的,开这个化工厂挣了钱以后,全家搬到盐城市。
其实,不只胡文标发了财,兴龙村所在的龙冈镇也因搞化工产业成为盐城的“工业强镇”。
从盐城市区沿蟒蛇河一路上行到龙冈镇,本报记者发现沿途有多家从事农药化肥批发、废品回收以及制造混凝土、玻璃钢的企业。龙冈镇隶属盐都区,全镇8万多人口,人均GDP超过9000元,是
一个工业化重镇,也是盐城市50个重点镇之一。
在“标新化工”附近冠以“龙冈生态园区”的工业园里,还拥挤着盐城绿叶化工有限公司、盐城市百瑞特精化有限公司、盐城市龙升精细化工厂等几家更大规模的化工厂。
记者在工业园内看到一个牌坊,上面写着:“为投资者服务,让投资者满意”。当地的村民说,要是在下雾的时候,味道就特别大,自从“标新化工”出事以后,这里就马上停产了。
当地村民直呼其为“化工园”。在一家香精化工的厂房后,也有与蟒蛇河曲折相连的小河沟。走进田间,不用靠近化工厂,便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据介绍,整个水源地原有化工企业110多家。李强表示:“这些小化工企业是很多年前建的,当时也没有水源地保护办法,临河建化工企业客观上较方便,比如水运成本低。”
龙冈镇曾对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作了详细规划。比如,年内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3个以上,超5000万元企业3个以上,超千万元企业9个以上。记者注意到,其中超5000万元的企业是包括“标新化工”在内的3家化工企业。
事实上,盐城市各区县都有化工园区,其中滨海县的化工园区在当地赫赫有名。整个盐城市最高峰时有化工企业730多家。
近年来,处于苏北地区的盐城市,大量承接苏南、浙江、上海等地转移过来的产业,并被评为“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最受闽商欢迎十佳投资城市”和“新沪商最佳投资城市”。
环境被破坏的背后是GDP的高速增长。2008年,盐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突破10亿美元,增长23.3%,总量继续列苏北第一。
盐城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主要经济指标和许多重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整治破局
2008年,江苏省对苏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苏北地区要在2012年总体上基本实现全面小康,GDP年均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
盐城市表示,力争指标达到或超过省对苏北发展的要求。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 800亿元,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0项,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0项。
为了落实这一任务,盐城市在今年2月6日举办了市级机关招商引资出征仪式,市委组织部、市委办、市政府办等22个部门的招商代表在雄壮的乐曲声中开赴招商一线,每个部门要承担上亿或数亿元的招商任务。
李强市长昨日告诉记者:“我们不会接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下面的县长、乡镇长也不会。”
但污染项目因招商引资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已被证明是一个恶性规律。
此次水污染事件也不是孤例,先前已发生不少关于盐城水污染的案例。
2003年1月7日,水源地上游一化工厂偷排污水,城西水厂停水3天,还投放了大量活性碳吸附污染物。
2005年1月6日,上游一化工厂大量排污,造成城西等水厂断水5天。
2007年3月11日,一艘装有稀盐酸的运输船发生碰撞后沉没,事故造成部分稀盐酸泄漏。事发后,一度引起市民恐慌,抢水成风。城西水厂为此断水4天。
显然,盐城市各方也已觉察到危机存在。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2004年,盐城市政协一号提案《关于盐城市区饮用水源保护问题的提案》曾引起了当地官员的广泛关注。次年,农工党盐城市委员会也就确保饮用水源不受污染提交了提案,并因此获得市政协第六届优秀提案。
2008年7月25日,盐城市印发 “盐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和通榆河重点整治企业名单”,其中第五家就是“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胡文标。和“标新化工”一同被列为“重点整治企业”的共有21家,大多数为化工企业。
盐都区甚至出台了《化工生产企业搬迁激励办法》。比如,适度补偿企业搬迁损失,对当年完成化工企业搬迁任务的镇(区、街道),按每个搬迁企业1万元给予奖励。
但在地方经济发展面前,搬迁进度缓慢而艰难。李强说:“化工企业搬迁不是简单的事,涉及职工就业、企业异地搬迁选址、企业补偿等问题。”
他说,整个水源地原有化工企业110多家,关闭、关停了近70家。“我们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2008年12月中旬,盐城市开始推出“河长制”。市长李强担任总河长,3名副市长分别担任3条主要供水河道的河长,沿河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本辖区内河段分河长。
蟒蛇河、通榆河、射阳河是盐城3条主要供水河道。据《盐城晚报》2008年 12月19日报道,自2005年以来,这3条河综合污染指数上升幅度较大,水质呈明显下降趋势。
据了解,盐城市有13个县级以上日供水万吨的地表水源取水口,有11个设置在上述3条河上,占84.6%。约占全市60%以上的城镇人口均饮用这3条河水。
“控制住这3条河就控制了全市饮用水环境稳定的大局,综合整治这3条河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市长李强曾如此表示。
“河长制”由无锡市首创,它是在太湖蓝藻暴发后,无锡市委、市政府的一个举措。2008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太湖流域借鉴和推广“河长制”,旨在通过责任到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环境质量负责。
然而,仅仅两个月时间,盐城市的美好愿望就受到了考验。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