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8日10:43 来源:浙江在线
遭受旱情的中国农田数量,还在不断上升。中国水利部的官员七日表示,将通过下调黄河上游水,甚至北调长江水,保证受旱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2月07日中国新闻网)
旱情发飙,“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陕西泾惠灌区水源地、渭河最大支流泾河来水量和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四成;新疆乌河水量为历史最少……水源告急,耳闻目睹最多的新闻就是引水灌溉。为了使了能灌溉更多的农田,一些地方甚至动用了军队,清理、开挖河道、水渠里的淤泥;一些官员走入田间地头,督促农民节约用水,防止大水漫灌。这回水利部将抗旱大任委于咱们的母亲河——黄河与长江,那么,旱区心急如焚的农民以及关注旱灾的人们是否就能松一口气?
黄河与长江的一时救急虽是权宜之策,却能做到釜底抽薪。在对母亲河充满感恩之时,人们是否想到,无论对黄河还是对长江,我们亏欠了多少?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过去“跳进黄河洗不清”成为一句俗语,足见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曾有过清澈的“童年”。可如今,随着流域内污染负荷的增加,跳进黄河只能喝污水。黄河之水不可能自天而来,黄河的下游也曾因断流而成为干涸的河床,目前黄河流域仍面临着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工业污染治理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十分严峻。长江又何尝不是如此?早在前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发布警告说,亚洲五大河流已经成为世界上遭破坏最严重的河流。如果对目前的形势放任不管,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长江由于沿岸地区快速发展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和水土流失问题,导致生态屡屡受伤,水质恶化已经使地处下游的城市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非常时期,请黄河长江出马奔袭旱魔凸现出水利欠账和生态破坏之后的次优选择。
当如饥似渴的农田等待河水滋润之时,人们可曾注意到,平均每两至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在部分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已经明显呈现出从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生态破坏和水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环境安全以及身体健康。流域资源与自然生态,有多少能够承受现代人在发展名义下的挥霍?为什么有的人在拼命追逐GDP的之时却冷漠江河湖海的痛楚?在黄河长江将先后为严重旱情一解燃眉之急之时,我们应该更多的想到每一天都应该善待每一条河流,不管它是大河还是小河,是干流还是支流,否则就会应了那句公益广告——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