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迎来春天
2009-02-08

作者:唐友明 赵春林             更新时间:2009-2-6

    喀什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市民承诺:在“十一五”期间,要把吐曼河流域建成水清、岸绿、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的休闲娱乐区和旅游观光区,达到“水清、岸洁、绿美、水质达标、环境优美”的环境要求,创造一个集绿化、景观、旅游、人文为一体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喀什。喀什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正在将吐曼河———喀什的母亲河脱胎换骨,变成一条充满魅力的河流。

 
   被弄脏的母亲河

    吐曼河,维吾尔语译为“雾河”,她是一条典型的泉水型四季河流,被誉为喀什的“母亲河”,沿河两岸高台民居错落有致,历史文化景观丰富。吐曼河流经市区长达15公里,年经流量1.26亿立方米,是新疆城市中心区内最长的河流和最大的城中水域。

    吐曼河曾用它甘甜的泉水滋润了喀什噶尔的居民,可是后来它渐渐的被污染了。它的纯净甘甜只存在年长人们的记忆中。多少年来,喀什从地、市领导到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决策层都达成一个共识:大凡流经城市的河流或城中的湖泊都为城市增添了灵气,城市因有水而充满灵性。吐曼河本该为喀什增加灵气,但由于污染,它却为喀什带来了臭气。

    站在吐曼河边,放眼望去,只见吐曼河水浑浊不堪,两岸垃圾堆堆相连,望不见头,人畜排便痕迹随处可见。散发着怪味的母亲河成了“黑水河”、泉水河成了“纳污河”。

    是谁污染了母亲河

    喀什市环保部门有关人员介绍,自然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是造成吐曼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吐曼河蜿蜒曲折,水流缓慢,两岸分布着两级阶地和宽窄不等的漫滩。阶地陡峭,漫滩遍布,河谷低洼,悬浮物较多,硫酸盐含量及总硬度偏高,在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自然污染日积月累。工业、乡镇企业、宾馆餐饮业、医院、集贸市场等行业在吐曼河两岸迅速崛起,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市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管网堵、漏、冒、滴现象严重,人为污染与日俱增。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下,吐曼河污染异常严重。

    据统计,每年城南区老火电消烟除尘厂、沿岸的113家个体私营企业、6家中小型洗车场、85家旅馆餐饮店、12户养猪场、5家肠衣厂、4家屠宰场、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喀什宝科达医院、地区肺科医院每年要向吐曼河排放废水62.22万立方米(沿岸修建简易厕所240多个,造成大量粪便直接排入河中。沿岸居民年排放生活污水165.7万立方米)。 据2007年监测数据表明,吐曼河上游(北大桥以上段)河水呈自然状况,水质清澈,监测未见超标项目。吐曼河中游(城市中心区段、北大桥至南关大桥)河水污染较重,有异味,石油类、COD、大肠菌群、总氮等地表水三类监测项目超标。吐曼河下游(南关大桥以东)水质浑浊,有明显臭味,地表水三类标准监测项目严重超标,悬浮物含量高,水体受生活污水污染,水质属于Ⅳ类污染,总的污染指数呈上升趋势。

    吐曼河被污染了,它已成为自治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之一。吐曼河治污刻不容缓。

 
   保护母亲河

    吐曼河污染严重影响了喀什各族人民生活居住环境,人民群众要求治理吐曼河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还母亲河一个“水清、岸洁、绿美、水质达标、环境优美”的应有面貌。吐曼河污染问题不仅引起了地、市两级政府的重视,还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高度关注,2008年国务院32号文件要求:综合治理吐曼河。

    其实,为了让吐曼河为古城喀什增添灵性,喀什历届领导层也费尽心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喀什市政府就领导全市人民因势利导,将吐曼河流经市中心的一片沼泽芦苇地拓挖扩大为700亩水面,这就是现在的东湖,这一举措开创了喀什河流改造的先河,同时,东湖也成为新疆各地州“城中湖”中最大的水面。上世纪90年代初,喀什市开始着手治理吐曼河,实施了排污引灌工程,在喀什市多来提巴格乡3村建立了一个氧化塘,对污水进行自然氧化处理。可是,由于河岸两侧道路状况不好,卫生设施不全,相应管理不善,排水管道时断时续,滨河路建设尚未启动,导致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垃圾也是乱堆乱放或直接倒入河道,最终导致河床逐年增高、变窄,氧化塘的作用越来越小。2006年开始,喀什市又集中力量整治吐曼河污染,派专人现场督办,城建、环保部门全力配合,相继拆除吐曼河沿岸临时违规建筑1.3万平方米,清除沿岸简易厕所240多个,拆迁河岸湿地附近100多户居民,实施湿地保护措施。同时,政府投资320万元,完成滨河路改扩建,大力实施截污排污应急工程项目,清除河道污物沉积3万立方米。

    这些措施的施行,不仅确保了城区河流基本通畅,而且对减轻吐曼河污染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没有彻底根治污染问题。现在,喀什市已将吐曼河治污列为2009年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正逐步分期分项加以实施。地委委员、喀什市委书记曾存把吐曼河污染治理同生态环境建设、吐曼河景观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分期实施”的建设目标。为实现这一建设目标,政府部门明确了这项工程的治理范围和实施规模,即北至北大桥前2公里,南至南关大桥,途经东大桥、吐曼桥、彩虹桥、纺织厂桥,其中,重点治理段9.2公里,总面积7.8平方公里,近期整治面积3.2平方公里,中远期整治面积4.6平方公里。

    为使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顺利开展,一系列治理工作正在稳步落实:

    城市排污管网建设正在加快。喀什市投资900万元,积极实施城中东区全长9.2公里的污染拦截工程,现已完成排水干管修建4520米。按此计划,吐曼河两岸89家餐厅及宾馆、医院共13个单位及4个自然村排放的污水全部并入城市排水干网。

    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喀什市科学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用地,规定滨河路东侧30米范围内为绿化用地,不得挤占或挪作它用。东湖西侧15公顷地域作为绿化环境用地,控制为只拆不建区,吐曼河流经市区9.2公里流域内实施保护项目,恢复原生态面貌,恢复流域湿地,实施生态绿化和园林景观建设。

    环境整治责任更加明确。喀什市四大领导班子召集城建、环保、综合执法、八乡、四街办等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吐曼河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由专人负责管理,协调工程建设工作,落实吐曼河污染治理的责任。同时,喀什市投资500万元购置垃圾清运机械,由环卫部门与各乡、街办签订垃圾清运合同,并增设垃圾箱,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运、日处理。

    各部门配合更加紧密。喀什市环保、建设、水利、旅游、园林等部门积极介入,向上级争取资金。吐曼河沿线责任单位严格执行吐曼河保护规划,积极配合整治活动,加快排水管网建设,把生活污水向城市排水干管并网。

    除此之外,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南湖公园改造工程,预计清淤35万立方米,从北湖至纺织厂桥段5.3公里的吐曼河土方清淤工程,已经开工;去年10月中旬开始修建的北湖沉沙池和溢流坝,至12月底基本完工;投资1个多亿、近期日处理污水8万立方米,年产2400万吨可用于浇灌下游农田和耕地的再生利用水的二级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底全面建成并运行;吐曼河西岸排污工程正在施工,它完工后,将使沿河西岸全部污水直接排入吐曼河的污水进入管道,输送到郊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吐曼河两岸居民、工厂、医院、餐饮业乱排、乱倒垃圾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止,人为因素的污染源基本得到根治,吐曼河已经开始变清。

   
母亲河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喀什市副市长卢振地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喀什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把吐曼河污染治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积极启动吐曼河污染治理和整治活动。喀什市决心将吐曼河打造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品位高雅,集景观、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景观带,造福喀什各族人民,构建和谐喀什。”

    据了解,根据喀什市“十一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始规划在吐曼河流经市区范围内,建设9公里长的吐曼河风光带,由中坤集团投资数千万元,积极实施“吐曼河风光带”规划建设目标,目前,“吐曼河湿地公园”和“阔拉贝希高台民居”两处景点已完成围墙修建。喀什市委托海南雅克设计有限公司规划了一个充分利用吐曼河天然优势而培育城市灵气的美好蓝图,这个蓝图借鉴库尔勒市利用穿城而过的孔雀河优势,兴建广阔的城中水面和休闲广场的经验,对吐曼河流经喀什市区段两岸进行景观设计,将吐曼河两侧打造成为集景观、人文、历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风光带,从北向南沿吐曼河两岸依次修建北湖、吐曼、东湖、南湖公园,让母亲河串联起4个公园和沿岸26个景点。

    吐曼河风光带建成后,它的两岸将成为水清岸绿、景观优美、设施齐全的休闲娱乐区和旅游观光区。届时,吐曼河流经之处将会是一幅“水清、岸洁、绿美、水质达标、环境优美”的美丽画卷,喀什各族人民将拥有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的美好家园。

来源:喀什政府信息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