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 时间: 2009-02-03 09:15:51
概要: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外围,河北的湿地自然是京津之“肾”,河北省内的湿地对保证京津两地的用水、改善生态环境、调解气候、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
北戴河湿地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具有排泄体内有害有毒物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产生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压、造血等生理功能。人的肾功能若是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健康;人若没了肾,生命就无法维持。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在地球上与海洋、森林并列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对地球的作用如同肾脏对人体的作用是一样的。
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外围,河北的湿地自然是京津之“肾”,河北省内的湿地对保证京津两地的用水、改善生态环境、调解气候、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近几年来,北京、天津两地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这除了得益于京津风沙源治理的成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为京津之“肾”的河北湿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确保京津两地的用水和生态安全,河北人不惜一切代价护卫京津之“肾”。8月下旬,当记者走进燕赵大地,看到一幅幅让人惊叹的湿地景象,倾听河北人讲述在保护湿地中发生的故事时,不能不为之感动。
护卫京北之“肾”就是护卫京津生命之源
我国湿地资源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够合理。南方和东北地区占据了全国湿地资源的75%以上,北方和西部地区湿地资源的占有量较少,这也是造成北方和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北京和天津地处我国北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此,环京津周围的湿地对这两个地区的作用便显得至关重要。
在北京,你若问北京人吃哪儿的水?他一定会告诉你:“吃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的水。”如果问天津人同样的问题,他们则会回答“吃潘家口水库的水”。如果你再问,这些水库的水从哪里来,水源在何方时,绝大多数的京、津人并不知晓。
饮水思源,那么,这些水库的水源地到底在哪儿呢?
翻开河北地图你可以看到,在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地区,有5条重要的河流,那便是桑干河、洋河、潮河、白河和滦河。桑干河经阳原、涿鹿,洋河从尚义出发,经怀安、万全与桑干河在怀来相会后进入官厅水库;白河经赤城、潮河经丰宁进入密云水库,滦河则从围场出发,经承德进入天津潘家口水库。据水利专家测算,北京地区用水83%来自河北,天津地区用水94%来自河北。
为了保住京津两地的这三“盆”生命之水,为了净化这三“盆”水,河北人一直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除了在水源地栽种涵养水源林外,还有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护卫京津之“肾”——湿地。
河北省湿地总面积约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9%。做为一个干旱省份,河北省的湿地资源比例高出全国湿地平均比例2.7%的一倍多,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对京津人的恩赐。在世界气候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要想保护好这块湿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997年3月,国内外的湿地专家在河北省的北戴河召开了湿地保护研讨会,出台了《北戴河宣言》,要求各国政府积极加强湿地保护。北戴河会议,使河北人受到很大震动。他们进一步了解到湿地的重要作用,从那时起河北省便把湿地当宝地,认真地管护起来。
为保卫京津两地的水源地不受污染,河北省又下令关闭了水源地周围的化肥厂、农药厂和其它化工企业,连一些排污达到国家标准的传统工业也被拆除,而且还规定不准在水源地周围建工业项目,在农田中使用农药、化肥。据有关部门统计,河北省仅此每年就要承受几亿元的经济损失。
2000年国家林业局会同14个部(委、局)及中科院联合编制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河北省的昌黎黄金海岸、滦河河口、白洋淀、北戴河沿海、沧州南大港、张家口坝上、衡水湖等7处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这对河北省的湿地保护工作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快,衡水湖被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它6处湿地也都分别建立了省市级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河北省积极展开湿地保护工作,努力拓展湿地保护面积,将任丘白洋淀、蔚县壶流河湿地、黄骅市湿地、海兴县海兴湿地、张北县黄盖淖湿地和安固里淖湿地、尚义县察汗淖湿地、沽源县闪电河湿地、唐海县唐海湿地、文安县文安湿地等也都建立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使这些湿地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
海兴湿地
护卫京南之“肾”就是护卫京津生态安全
在河北省大大小小几十处湿地中,位于沧州东部的南大港湿地当属保护得最好的一处湿地。南大港湿地约1.4万公顷,是一个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的湿地系统。这里地形复杂,生物蕴含量丰富,加之河北省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南大港湿地较好地保持了原始自然状态。
走进南大港湿地,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苇草下面沟塘纵横,静静的水面上展现着白云的倒影,鸟儿翻飞嬉戏。看到这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这块湿地是在沧州,是在离京城只有200公里的皇城脚下!
南大港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吕书华向记者介绍,保护区内现已发现并有记录的植物有47科140种,野生鸟类38科25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黑鹳、白肩雕、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中华秋沙鸭、大鸨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同时,狐、獾、貉、野兔、蛇、蛙等动物在此繁衍栖息。
吕书华说,能把南大港湿地完好地保护下来,除了不断地宣传湿地的作用,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外,还要舍得往湿地上投资和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南大港湿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加之这里每年产3万吨芦苇,1000多吨野生淡水鱼,不少人看中了这块宝地。这些年,以各种名义来投资的,打着各式各样的旗号来搞开发的,不惜以重金为诱饵想与管理处联营的,统统都被拒之门外。为此,管理处不知得罪了多少人,听了多少风凉话。为了保住这块湿地的颜色不变,属性不变,这些他们都忍了,只是近几年干旱缺雨,每年都要投入大笔的钱到山东省买黄河水注入湿地,让南大港人显得力不从心。吕书华说,这两年仅买水就花去了700多万元,再加上投资360万元在入海口修的拦水闸、投资120万元维修扬水站和水渠,已使南大港经济上入不敷出,处于尴尬境地。
位于河北省南部的衡水湖湿地于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第一个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在华北内陆地区具有稀有性、典型性和代表性。衡水湖总蓄水面积75平方公里,蓄水能力1.88亿立方米,不仅肩负着排涝防洪的重任,还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调蓄水源地。
为使衡水湖湿地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湿地功能,为京津两地造福,衡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河北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保护政策,把搞好衡水湖湿地总体规划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决禁止有污染的项目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保护区周围,取缔了所有燃油机动船只,对距湖较近的工厂、饭店、养殖场限期迁出,严厉打击了偷捕盗猎、私建滥建乱建等破坏湿地生境的行为,使保护工作健康、有效地开展。
近几年来,衡水市政府每年投入1200多万元引蓄黄河水,维持了现有湿地面积的同时,狠抓衡水湖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到目前已投资1000万元,植树150万棵,建成滏东排河左右堤、中隔堤、106国道等绿化带。不仅给鸟类创造了更安宁舒适的栖息环境,也使衡水湖较好地发挥了湿地功能和水体功能。去年,他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又投资110万元,聘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林科院等多家单位的多学科专家教授组成联合课题组,负责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工作。
然而,尽管目前还比较贫困的衡水市下大力气投入了相对较多的资金,但由于以保护资源产生生态效益为主的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眼下并无多少经济回报,资金的严重短缺还是制约了更多保护项目的进一步开展。
与南大港、衡水湖同样陷入经济窘境的还有位于沧州市海兴县的海兴湿地,这个总面积为1.68万公顷的湿地上栖息着数以几十万计的鸟类,50多种鱼类,生长着150多种野生维管植物。为了承担湿地缔约国的国际义务,为了京津地区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海兴舍弃了很多发展壮大自己的机会,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且甘守清贫,至今无怨无悔地承担起本不属于自己的义务。
塞罕坝湿地
护卫京津之“肾”任重而道远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和国家林业局于6月底召开的“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后,河北省林业局立即向主管省长汇报了国务院通知、国家林业局会议精神、河北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林业部门牵头召开了协调会,对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并建立定期联席制度。与此同时,他们还举办有关湿地知识培训班,请湿地专家到堂讲课,对各市林业局局长、主管副局长及湿地重点县林业局局长进行湿地保护管理知识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湿地管理水平,河北省决定下大力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准备成立“河北省湿地管理办公室”。另外,《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在起草当中,争取列入明年省人大立法计划,河北省林业局目前正在抓紧时间编制《河北省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河北省重点保护湿地名录和不同湿地的管理机制,提出需要抢救性划建湿地保护区名单,同时这些湿地的野外调查工作已陆续展开,南大港、塞罕坝、滦河口等地的湿地申报立项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河北省林业局副局长杨新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近些年,尽管河北省林业部门在湿地保护中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湿地保护是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工程,湿地保护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杨新世说,河北境内多为平原湿地,由于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气候干旱等诸多原因,使天然湿地面积正逐年缩小。与之相反的是用水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因此,湿地保护仍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杨新世说,10月份他们还要召开“全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传达部署湿地保护工作。现在党中央、国务院这么重视湿地保护工作,河北湿地的特殊作用,已开始引起京津两地的特别关注,河北既感到形势喜人,也感到形势逼人。保护湿地工作虽说是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但作为护卫京津之“肾”的河北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御道口湿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北省正借助宣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和“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利时机,部署湿地保护工作的一系列规划方案,在新的规划中他们将从管理体制、科学研究、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相信,随着《河北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的实施,京津之“肾”一定会更健康、更强壮! (于凤琴 共稿摄影)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