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争夺战:准备好了吗
2009-02-02

2009年02月02日 07: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周子勋

    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30日发布了一个雷人报告,说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今后20年内,人类争夺水资源的竞赛将愈演愈烈。各国能源生产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大增,例如美国将增长165%,欧盟将增长130%。这将对农业用水构成重大威胁,而且水有可能会“比石油还昂贵”。

    其实我国的水资源同样稀缺而充满商机。理由主要有二:一是中国的水资源供给正在出现问题,稀缺正在加剧;二是外资进入中国的城市水务项目日渐增多,其获利动机迟早会与中国市场的价格承受水平发生冲突。

    数据显示,中国水资源总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同时,中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除了自然禀赋方面的原因外,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中国的水资源供给。

    有13亿多人的中国,水市场巨大,水资源人为制造的短缺无疑加大了水市场的机会。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一年前在中国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直言:“我看好中国的水资源行业。我几次环游世界,曾经去过的有些城市现在已经消失了,因为失去了水资源。中国也亟待解决水资源的问题,而这其中就蕴含了宝贵的投资机会。”

    比罗杰斯先行一步的,是众多野心勃勃的国际水务巨头。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务公司法国威立雅、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泰晤士水务公司,无一例外都把中国作为其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以特许经营、BOT模式、TOT模式、控股、合作等投资方式,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个城市的水务市场。与此同时,其他和水有关的跨国巨头也纷纷“淘水”中国,比如西门子、陶氏化学、GE、ITT等国际著名企业,就经常活跃在中国的水务市场上。其中的ITT是全球最大的流体技术设备和系统的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对于外资高溢价收购各地水务项目,有控制权的地方政府往往举双手赞成:一是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收益,二是为当地引进了外资,三是现在没有提高水价,老百姓没受影响。不过,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谁也不可能清楚将会为未来留下什么隐患。资本是逐利的,外资不是来做慈善的,它付出的高溢价最终都要在业务中回收。

    分析中国水市场的形势,有两个趋势是明显的,中国的水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宏观上的投资机会;中国水务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水资源将按稀缺性来定价,而资源价格改革的大趋势中也会包括水资源价格的改革。

    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和外资进入中国水务市场的两个趋势都在加剧,各地都开始迅速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在上升。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可能很快就会爆发一场普遍性的水资源争夺战。中国政府出于社会稳定考虑,很可能会强烈干预市场。

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