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9 9:41:53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环保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2008宜昌民生报告·环保篇》将由记者带您回顾我市环保部门在2008年全力打造“宜居宜旅宜业”的宜昌城所推出的举措,展望充满希望、挑战与机遇的2009年。
关键词:“创模”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新闻回放:
2008年12月2日至5日,国家环保部对我市“创模”工作进行技术评估,评估组专家通过听、查、看、访等方式,对宜昌的“创模”工作进行了全面核查,一致认为:宜昌市创建工作扎实,成效显著,31项指标基本达到考核要求。
■事件进展:
2004年,我市在湖北省率先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实施“碧水、蓝天、安静、工业污染防治”等五大工程。经过5年的扎实创建,全市污染防治能力大幅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5年以来,宜昌市“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定量考核”连续三年位居湖北省前三名。2007年,我市“创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及复核。
2008年9月10日至12日,国家环保部技术调研组到宜昌调研指导“创模”工作。专家组对我市工业企业、环境基础设施、水环境等进行现场调研,充分肯定我市“创模”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意见和建议。2008年12月,国家环保部对我市“创模”工作进行了技术评估,专家组核查了创建档案资料,随机进行了现场检查,其中包括安琪酵母有限公司等21家工业企业、2个垃圾处理场、2家医院、3个饮用水源地、4个污水处理厂、2个危废处理中心(1个在建、1个在用),还有3个水质监测断面、2个长江支流入水口的水质、1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点位。
关键词:总量减排重奖50万
■新闻回放:
2008年11月10日,湖北省政府授予宜昌、武汉、襄樊、黄石、荆州、十堰等6市“2007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突出贡献单位”,各获贡献奖50万元,荆门等11市(州、林区)各获奖10万元。湖北省政府总共拿出410万元奖励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先进单位。
■事件进展:
2008年上半年,宜昌市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继续保持双降,为湖北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2008年以来,宜昌市围绕节能减排重点对电力行业实施烟气脱硫治理,对重点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有效削减我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扩大中心城区燃煤污染防治成果,对污染强度大的燃煤锅炉实行取缔,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
从2008年3月1日起,我市启用新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排气污染低、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以保护和改善宜昌大气环境,为市民营造洁净的生活空间,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率100%,水源地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市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2008年,我市空气优良天数348天,占全年天数的95.1%。
关键词:关闭小水泥、小造纸、小酒精
■新闻回放:
2008年4月21日,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传来消息,2008年,我市在继续推进“小造纸、小水泥、小火电、城市污水”4个专项治理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对“小炼铁、小炼钢、小酒精、小柠檬酸、小味精、小印染”等6类专项治理工程。
■事件进展:
11月26日至27日,湖北省政府关停工作验收组对宜昌市关停小酒精企业工作进行了考核并顺利通过验收。至11月底,我市上报的23家小造纸企业已全部关闭,另外秭归的5家小造纸企业也在该县排查中被发现,已于10月底关闭。10月底前,我市已关闭11家小水泥企业,关闭2家“小酒精”企业,淘汰落后产能222.4万吨。
关键词:水、空气、噪声实现自动监测
■新闻回放:
2008年,宜昌市在城区安装3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目前,城区夷陵广场测点和宝塔河公园测点已安装完成,东山大道十四中测点已进入调试、验收阶段。3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后,将对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居民居住和社会活动集中地点的环境噪声实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自动监测。
■事件进展:
近年来,我市狠抓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联网工作,目前已加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自动监测数据联网项目,实现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直联工作,为国家空气质量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002年,宜昌市在城区建设了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当年10月建成并通过验收,2003年6月5日正式开始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报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自动监测站对环境空气进行24小时无间断地监测,每年提供31万多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此同时,2001年在南津关建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长江流域南津关断面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2007年,南津关水质自动监测站总磷总氮分析仪顺利通过了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专家组验收。至此,我市水、空气、噪声全部实现自动监测。
关键词:废旧电池回收箱进社区
■新闻回放:
2008年6月26日,宜昌市环保局启动废旧电池回收箱进小区活动。上午9时许,学院街办廖家台社区公安小区传达室旁,安装上了城区首个废旧电池专用回收箱。
■事件进展:
全市开展“三城联创”以来,市环保局和市房管局联合下文,要求各物业公司做好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并引进具有危险废物许可证的武汉云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全市物业小区内统一免费安装专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云峰公司定期回收,安全处置。从2008年6月3日,废旧电池回收箱在夷陵广场试投。2008年6月26日,首批18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在廖家台社区安装。
目前,200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已遍布全市各物业管理区域,不仅方便了居民,更美化了城市。此项活动的推广收到市民欢迎、领导称赞、企业支持“一举三赢”的效果,被列入“三城联创”的一项重要活动,被省环保局在全省推广。下一步,将继续投放第二批废旧电池回收箱,将废旧电池回收箱安装进学校、宾馆、商场等场所,构建成一个覆盖全市各区的废旧电池回收网。
关键词:推广使用环保布袋
■新闻回放:
2008年6月3日,市环保局举行了以“绿色奥运 绿色宜昌”为主题的第37届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启动“使用环保布袋 兜起绿色生活”大型活动,万余市民集体签名“告别白色污染”,活动当日向市民发放1万只环保布袋。
■事件进展:
为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擦亮宜昌的环境名片,市环保局和媒体联合,从2008年5月14日发起面向社会征集环保布袋投放10万个家庭的活动,动员全体市民向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面发起冲刺。2008年6月3日,环保局在夷陵广场、五一广场、东方超市、白龙岗公园、宜美家超市同步启动发放环保布袋活动,市民们排起了长龙,将带来的废旧电池主动投放到电池回收箱里,将白色垃圾塑料袋交给环保志愿者换领环保布袋。首批1万只环保布袋仅2个小时就被市民换领一空。活动发起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许多单位纷纷订制环保布袋发给职工,市民购物挎环保布袋成为一种时尚,宜昌大街小巷兴起使用环保布袋的热潮。
关键词:争取库区水污染防治项目
■新闻回放:
我市抓住国家增加环保投入的机遇,发挥三峡库区、清江库区都在宜昌境内的区位优势,努力争取环保项目,造福宜昌人民。目前已顺利完成了国务院“十五”期间下达给宜昌市的43个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项目。三峡库区兴建起27个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库区主要集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14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实现了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黄柏河流域、香溪河等重点流域通过综合整治,沿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事件进展:
2008年元月,国务院批准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下达项目42个,其中,污水处理项目9个、垃圾处理项目10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5个、支流综合整治项目4个、船舶流动源污染治理项目4个,各项目正在启动。2008年11月,国家下达首批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宜昌市有秭归县垃圾处理场二期(付家湾)工程、兴山县南阳镇污水处理工程、夷陵区三斗坪镇污水处理工程、夷陵区三斗坪镇垃圾处理场工程等4个项目名列其中,已争取到国家投资3630万元,为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新闻回放:
2008年10月27日,市环保局和监察局联合下文,对20家环境违法企业进行挂牌督办。
■事件进展:
2008年,市环保局加强环境日常监管,加大环境违法企业整治力度。认真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围绕环保后督察及造纸、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重点流域及涉危化工、尾矿库等重点开展工作,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3564人次,检查企业1207家次,挂牌督办40家。组织三个检查组,分别对全市13个县(市、区)进行了环境安全、总量减排及环保后督察专项检查,抽查企业116家次及75个重点减排项目,34家涉源单位、265枚放射源使用管理情况等。
关键词:污染源监控中心建成
■新闻回放:
2008年11月,由国家、省市共同投资250万元建设的“宜昌市污染源监控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染源监控中心整合全市环境信息、网络、监控和应急指挥四个中心,强化了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为环境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事件进展:
污染源监控中心与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共同构成宜昌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据悉,通过几年的建设,宜昌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已初步建成,同时还制定了《宜昌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对在线监控的管理要求、管理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
全市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75台套,其中废水在线监控系统53台套,废气在线监控系统22台套,所有在线监控系统建成后全部实现与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联网,便于环保部门随时监控企业排污状况,提高了污染事故的预警能力。
目前,环境管理者和市民可通过污染源监控中心直观、实时了解全市污染物排放情况,犹如环境管理的“千里眼”。
数字民生
348
2008年,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6天,空气优良天数348天,占全年天数的95.1%。
100%
2008年,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Ⅱ类
2008年,地表水常规监测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长江支流和运河水质均达到了相应水质规划类别要求。
41
2008年,我市已关闭28家小造纸企业、11家小水泥企业、2家“小酒精”企业。
200
2008年,在全市社区推广安装废旧电池回收箱,目前,200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已遍布全市各物业管理区域。
1207
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3564人次,检查企业1207家次,挂牌督办40家。组织三个检查组,分别对全市13个县(市、区)进行了环境安全、总量减排及环保后督察专项检查,抽查企业116家次及75个重点减排项目,34家涉源单位、265枚放射源使用管理情况等。
869
2008年共受理各种环境污染投诉案件869件,其中噪声污染投诉251件,大气污染投诉446件,水污染投诉115件,环保局及时查处督办,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处理率达100%。
春节后决战“创模”发起最后冲刺
——访宜昌市环保局局长刘彦才
确保“创模”验收成功
记者:2008年,我市已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技术评估,今年是宜昌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关键一年,环保部门还将围绕“创模”做哪些工作?
刘彦才:目前,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通过国家环保部技术评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31项指标基本达到考核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市环保局将在2008年底通过国家环保部技术评估的基础上,再加压力、再鼓干劲,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各部门紧密配合下,对照技术评估提出的问题,迅速完成整改。预计将在今年3月份安装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处理设备;继续落实工业企业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加快特种废物处置中心的建设速度。在春节后,向国家环保部申请验收,确保2009年上半年通过“创模”验收。
加大农村环保建设
记者:在2009年,环保部门还将推出哪些惠及老百姓的新举措、新做法?
刘彦才:在今年,环保部门将重点做好三峡库区、清江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的良机,结合《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积极争取我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污染源治理项目和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确保水环境安全。其中,将着重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对乡镇饮用水源进行划定,保证市民喝上干净水。
其次,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在全市农村掀起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和生态文明村的高潮。同时,进一步加大污染物减排工作力度,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还没有建设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的县市区,进一步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大环保专项治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
帮助企业“提档升级”
记者: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环保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刘彦才: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环保部门最紧要的任务,首先是为企业服好务。环保部门将在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宜昌企业的影响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主导经济结构从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模式。在为中小企业服好务,激活企业经济活力的同时,更要帮助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完善环保设施。要在扶持中小企业的工作中加强环评审批、严格环境准入;要以污染减排等中心工作为抓手,深入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检查力度。使中小企业真正认识到,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不是靠拼资源环境和拼数量,而是靠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次,环保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努力争取到更多的环保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宜昌。 (王英)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