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专家学者倡议 龙凤文化整体申遗(图)
2006-03-27
 
 

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学者在龙凤文化“申遗”倡议横幅上签名。

  在3月25日召开的“龙凤之魅——庞进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上,陈忠实、贾平凹、石兴邦、赵馥洁、尹维祖、苏明、郑涵慧、肖云儒、孙豹隐、畅广元、李星、韩养民、费秉勋等百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签名,响应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庞进的倡议:将龙凤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申请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庞进就此解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龙凤文化完全符合这样的定义。从口头传统上看,中国民间有丰富的龙凤传说;从传统表演艺术上看,中国民间以龙、凤为主题的歌、舞有100多种;从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上看,中国民间多盛行划龙舟、祭龙、舞龙、舞凤、拜凤凰等习俗;再从“文化空间”,即“集中开展民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或定期展现特定事件的时间”来看,有关龙凤的民间传说、民俗活动遍布全国各地、各个民族居住区,亦约定俗成了各式各样的节庆和礼仪,且传承、演进了几千年。

  据了解,此前国家文化部曾于2005年12月31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1项推荐名单》,其中有“龙舞”一项。但庞进认为,尽管“龙舞”是龙凤文化的重要内容,但仅有“龙舞”不足以代表龙凤文化的全部。“龙舞”之外,还有龙舟竞渡,还有祷龙祈雨,还有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诗文典故等等。而且,龙凤应该合在一起来申报,因为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作为传统文化的两翼,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龙代表中华民族容合团结、刚强坚毅、发奋进取的一面;凤则代表中华民族仁慈宽厚、智慧灵动、福生美善的一面。自远古到当今,龙凤习俗都因体现着“阴阳和谐”的理念而相辅相成、互渗互补,所谓“龙飞凤舞”、“龙凤呈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