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卿城 2008年12月19日09:33 来源:《中国环境报》
拥有丰富火山地貌和矿泉水资源的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正面临污染萎缩的威胁。由于周边缺少天然和人工防护屏障,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和化肥等物质流入湖泊内,保护区内的8个火山堰塞湖出现湖底淤积、富营养化污染加剧等问题。保护区的干部说,如果再得不到根本治理和改善,若干年后不仅8个火山堰塞湖会逐渐缩小,五大连池矿泉水的水质也可能受到污染。
五大连池位于我国北部边陲黑龙江省黑河市境内,以世界著名火山和著名矿泉闻名遐迩。五大连池已获得世界生物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和11个国家级头衔,被誉为火山地质博物馆,如今却四面楚歌,由于过度开垦致使水土流失湖底淤积,造成湖床升高,湖面扩大;在水土流失的同时,湖泊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也使湖泊污染日趋加剧。加之农田中的化肥等残留物也逐年流入水体中,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加剧,这些污染严重威胁着地下矿泉水的水质。在面积最大的三池,平水期水质为Ⅱ~Ⅲ类,丰水期为Ⅲ~Ⅳ类,立秋后水质才会有所好转——这是一组多么有讽刺意义的对比。
跳出五大连池看全国,不难产生这样的联想:世界生物保护区的五大连池都被破坏污染了,全国类似的潜在风险又有多少?我们千万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条路子代价太大,欠账太多,包袱太过沉重。我们绝不能依靠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换取GDP增长。
五大连池肯定不是一天之内被污染破坏的,推而广之,许多类似的污染都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那么,在临界点到来之前,我们每一个人可曾为此做过哪怕一丁点儿努力?
环境治理应从体制上入手,摈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办法,形成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理思路。目前,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妨碍保护区环境保护的障碍。据了解,五大连池5个大池周边耕地绝大部分归属五大连池市、垦区农场、大庆油田农场、部队农场,矿泉水带上的疗养院多数为中直、省直事业单位建设。五大连池管委会只是赋予相当于县级政府职能的机构,与以上各单位没有共同的隶属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无法协调。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立体综合治理思路,即从湖内治理为主向全流域保护治理转变,从专项治理向系统的综合治理转变,从以专业部门为主向上下结合、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治理转变,同时,不断加大工程治理力度,全面实施五大连池生态修复、环湖治污和截污、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和城镇垃圾收集与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环境教育管理的五大连池保护治理“立体工程”。
当然环境治理还需要铁腕,实行问责制,对五大连池周围相关单位实行风险金抵押金管理和一票否决制。比如,五大连池周遍各级政府单位与黑龙江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签订保护治理目标责任书,从县市到乡镇、乡镇到村社将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行风险金抵押和“一票否决”,对规定时限完不成治理保护任务的领导,个人所交抵押金全部上交财政,不提拔,不重用,严重失职、渎职的给予重惩重处;提前或按时完成所有任务,则给予重奖。否则“多龙治水”,只能让各单位各部门间争利推责,水利、环保、卫生、国土资源、农林等部门,都有环境保护的相关职能,看似谁也管,实则谁也没管到位。
当然,保护五大连池不只是政府的事,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我们相信,只要治理得当,全民参与,到时五大连池这颗明珠将更加光彩照人。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