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07:37 南方网
迈向2010年,在广州治水的日程表上,这个数字闪烁希望。到2010年6月前,广州水环境要实现明显改善,总体上要不臭不黑。在定下这一高远目标之后,市长张广宁前日对与会的各区负责人表示,再也不能以任何理由让历史欠账一拖再拖,现在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时候,我绝不会后退,我只会带着你们往前冲。
与行政首长的慷慨陈词相应,一份统摄全局的《广州市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原则通过,包括禁止污水直排、雨污分流处理、污水处理收费、治污资金安排在内的系列部署也一并出台。市长要求结合技术、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多管齐下,一个势在必行的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一揽子方案,将呈现于广州市民面前。
与政府骤然升高的治水态势相比,市民反应的镇定和冷淡可以原谅。尽管过去数年来,他们面对黑臭河涌的忧心和急切,丝毫不比今天更少更弱,但他们已经学会克制表达。如今市长愿意冲锋陷阵,治水再现生机,人们几乎要翘首以待2010年的美好,但市民相信市长的诚意,也不得不相信现实的残忍,我们背水一战,又以何而战?
不必描摹广州整水治污的千辛万难,也不必陷入雨污分流还是雨污合治的技术争论,经验告诉我们,在技术昌明的今日广州,令人难以想象的水污染困境,遭遇的必定是同样难以想见的非技术难题,换句话说,是治水治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因而,在领受市长的倡议之后,我们应该也必须关注广州再度治水的模式与机制问题。舍此,将难免再次踏入同一条黑臭的河流。
如何重塑广州治污的模式,走出多年收效甚微的恶性循环,我们只有常人的智慧,意即如何污染的,就如何去治理。找出积重难返沦落至此的痼疾所在,也就明了今日治污再向虎山行的独门秘笈。居民家庭、工厂企业、政府机关,污染源出无外如此。我们看到城中村的居民下水道直通河涌无人管理,各种工厂五彩缤纷的废水随时偷排,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接驳失序,他们光天化日从不隐蔽,但监管和惩罚总是姗姗来迟,甚至不曾光顾。
这样看的时候就会去问,市政为什么不把污水处理厂建起来,把公共的污水管网修到工厂和民居的门口?没有钱,为什么不让财政有更合理的分配和划拨?为什么不能改善监管,对违法乱排的个人和机构实行零容忍?为什么行政的监管、司法的救济不能保证污染始终处于控制之中?为什么常有举报却无力制止,直至市民面对股股黑水只能心余力促?
答案只能这样书写:让市政有更多的钱,这样就可以让污水处理厂建起来而且开得起,就可以把污水管网建设到每一家工厂和民居的门前,而不是现在这样还有3400公里的缺口;要让市政当局有更多的压力和动力,这样就可以编制建设更科学的排污系统,而不是接驳混乱、管网断续;还要让环境执法人士像爱护自家的水池一样守护城市水道,时刻警惕准备与无良的排污者交战……
如此,我们就为广州再度号令治污找到了动力源头。他不是因为市长要游河涌所以要治,也不是因为有碍领导观瞻所以要治,更不是因为谁心血来潮所以要治。而只是因为,这个城市的所有市民都深受其苦所以要治。它不是审美的需求,也不是政绩的形式,而是最强烈而且执着的民意使然。如果公意真实,更重要的是,公意有力,那么更多的钱、更多的治污技术、更多的执法监管,当然还有更清澈的濒水生活,统统都不是问题。对此,我们应该深信不疑。
来源:凤凰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