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土右旗平原区用黄河水大水漫灌,造成了土地盐碱化,沿黄地区植树成活率低,绿化难度大。曾有人这样说,黄灌区是一个“电线杆子比树多”的地方。
在经历了“年年种树难成林,岁岁植绿不成荫”的数年痛苦磨砺之后,土右旗林业局逐渐加深了对治土改碱造林技术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抬高、整平、深翻、蓄水、降碱”等技术措施,严格规程,优化方法,逐步探索出“先治碱,后植树”、“先造地,后造林”等工程造林模式,闯出了一条黄灌区盐碱地造林绿化的新路子。从2005年开始,土右旗林业局在绿色植被稀少的黄灌区指导乡镇种植杨柳防护林、黄河故道地区封育红柳林。2008年林业局又帮助大城西个体育苗户引种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高效饲料和造纸原料-灌木紫穗槐,引导沿黄农民群众大面积种植,现在黄灌区一带盐碱化土地造林初初见成效。过去“鸟来不搭巢,人来不歇脚”的地区将形成河通、岸绿、水清”的绿色生态景观,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