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最佳自然摄影奖揭晓:过河狮子夺冠 [再续]
15. 环境问题类奖作品:开垦的山顶
拍摄地点:美国西弗吉尼亚洛根郡附近
作者:卡梅伦·戴维森(Cameron Davidson)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将山顶“切除”就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采煤的一种主要形式。很显然,削了山顶建煤矿是为满足国家日益增长能源需求所采取的一种低成本做法,但此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无法计算的。通过将山顶削平,矿工们可能挖到裸露的煤层。多余的山顶碎片则经常被倒入周围的峡谷,影响整个分水岭地区——一直延伸到切萨皮克湾。迄今为止,阿巴拉契亚山脉已有数百平方英里区域被夷为平地,其结果是河流惨被污染同时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目前,一些公司在山坡上开垦梯田,并用表层土覆盖山坡以防止被雨水冲跨同时促进植物生长。
戴维森说:“这张照片是早晨拍摄的,云朵为山脉镶上了一道白边。开垦山顶是在西弗吉尼亚南部地区进行的一项长期私人项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方式下的采煤对分水岭造成的影响。为了记录曾经森林茂密的地区遭到的破坏,我与一名经验丰富的直升机飞行员考察了阿巴拉契亚山脉。我们从田纳西州东北部起飞,穿过弗吉尼亚西南端并深入这个位于西弗吉尼亚南部的产煤郡。日出后不久,飞机从100英尺(约合30.48 米)的高度掠过,在此期间,我拍下了山脊上留下的几何图形‘伤疤’。现在的山脊已被开垦成梯田并重新披上绿装,以降低侵蚀和洪水带来的危害。”
16.山水类获奖作品:伊迪丝(Edith)小溪
拍摄地点:美国华盛顿雷尼尔山国家公园
作者:丹尼尔·艾华德
雷尼尔山高14410英尺,它包括26座主要冰川,是喀斯喀特山脉中最高的一座山,也是美国境内山顶被冰覆盖最严重的一座山。这里拥有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动植物,促使约翰·穆尔等早期的环境保护者努力寻求联邦对这座山和它周围区域进行保护。经过多年努力,1899年这里建成了雷尼尔山国家公园,它是美国第五大国家公园。这座山基部的一些亚高山草甸上的视野非常开阔,你在这些地方可以将雷尼尔山上的美景尽收眼底。每年7月和8月,帕拉蒂瑟草地上覆盖的一层厚厚的积雪融化了,几乎是在眨眼之间,各种各样的野花冒了出来,点缀着短暂而美丽的夏季。这段时期,草甸上布满鲜艳的野花。生活在这些草甸里的野生生物包括红狐、灰毛土拨鼠、鼠兔、黑尾鹿、麋鹿、黑熊、花栗鼠和非常罕见的美洲狮。
“我在清晨到达这个地方,此时第一缕阳光正好照亮了这座高山和帕拉蒂瑟草地。我利用一个渐变中灰密度滤光镜(graduated neutral-density filter)平衡天空和前景的光线,而且我特意使用了1秒多一点的快门速度,故意让小溪中的流水变得模糊一些。我通过使用一个三脚架,我可以使其余部分的景色在长时间曝光中变得非常清晰。”
17. 当地文化类获奖作品:埃文克驯鹿人
拍摄地点:俄罗斯西伯利亚凯斯塔特姆(Kystatem)
作者:师克里斯·林德尔
奥尔古亚河埃文克人非常擅长饲养驯鹿和管理西伯利亚已有数千年岁的亚北极区松树林。埃文克人是俄罗斯联邦一个分布最广泛的民族。他们的领地从道尔甘斯(Dolgans)、埃文斯(Evens)和雅库特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和阿穆尔河。该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驯鹿饲养区。
“2008年3月,我到西伯利亚北极圈为一个国际科考队拍摄纪录影片。在此期间,我们参观了勒拿河沿岸的两个小社区。居住在这里的当地人主要以狩猎、饲养驯鹿和捕鱼为生。我们受邀参加了当地的一场传统驯鹿围捕活动。在零度以下的天气,我们乘坐用古老的雪上汽车拉的雪橇,花了8个小时才到达驯鹿人的营地。第二天早晨,一家埃文克人驱赶着数百头驯鹿穿越结冰的湖面和西伯利亚针叶林,最后来到一处木制栅栏,一路上我都在拍摄照片。当驯鹿被围绕在围栏周围的一股强劲的旋风吹得晕头转向时,这个驯鹿人伸开双臂,表达这种令人吃惊的景象给他带来的欣喜之情。”
18.大自然中的人类别奖作品:日落
拍摄地点:希腊卡利姆诺斯岛特伦多斯小岛
作者:卢卡兹·特伦多斯
卡利姆诺斯岛曾一度被恭为地中海的黄金海绵潜水地点,它是举世闻名的运动攀登区,有巨大的石灰石悬崖、钟乳石和叫做石灰华的塔状石灰石结构。
卢卡兹·特伦多斯说:“我以前看过从特伦多斯小岛这个有利角度拍摄的照片,但那些照片都在春天拍摄,日落映出了攀登者的侧影。我希望在秋天拍摄,希望太阳能在小岛的左边,这会使得画面更加平衡和给人以视觉吸引。这张照片是在10月拍摄,照片中还有我的朋友凯尼奇·奥迪在垂直岩面奋力攀爬的身影。通常我除了相机包、绳索和有助我取得最佳拍摄点的必要登山工具外,会放开绳索,拍摄登山照片。你随身会携带很多设备。幸运的是,Grande Grotto洞位于山的一侧,俯瞰大海。所以从洞穴里你可能获得拍摄大海的好角度。我们决定整晚在洞里度过。我们很幸运,因为整个地方非常安静。那天结束的时候,我对内存卡存储的许多照片感到非常满意。后来,凯尼奇决定在日落前爬山,我再次收到丰厚回报,拍到了这张可贵照片。”
19 获奖摄影俱乐部:美国奥兰多摄影俱乐部
仅在短短4年时间里,奥兰多摄影俱乐部便从当地5名摄影师脑海中的一个想法变成一家拥有近500成员且充满活力的大团队。任何水平的摄影师都能在这家俱乐部找到用武之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角色,例如担任摄影老师、投身社区服务、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参加教育计划等等。
奥兰多摄影俱乐部通过主题竞赛和月度评审(由独立评委负责)等方式展示会员的优秀作品,并为致力于任何领域的会员提供发展机会。从向国际最佳自然摄影奖评委会递交的352幅作品来看,这个俱乐部显然对自然摄影充满浓厚兴趣。但由于数量太多,他们很难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出征2008年最佳自然摄影奖的争夺。奥兰多摄影俱乐部会员热衷于野外摄影,因为大自然赋予他们很多绝妙的拍摄机会,从而拍摄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从左上顺时针方向依次是:
黛安·切诺特(Diane Chenault)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圣克劳德拍摄的《巨角猫头鹰》
所用拍摄设备:尼康D200、70-200毫米镜头、1.7x增距镜
拍摄手法: F/8光圈、1/1000秒曝光时间、400感光度
黛博拉·桑迪奇(Deborah Sandidge)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塔蓬·斯普林斯拍摄的《鸬鹚》
所用拍摄设备:尼康D100、70-200毫米镜头
拍摄手法:F/8光圈、1/200秒曝光时间、200感光度
韦恩·班尼特(Wayne Bennett)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梅里特岛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拍摄的《玫瑰红琵鹭》
所用拍摄设备:尼康D2x、600毫米镜头、1.4x增距镜、三脚架
拍摄手法:f/6.3光圈、1/1250秒曝光时间、320感光度
吉姆·乌尔巴赫(Jim Urbach)于南极洲洛克雷港拍摄的《巴布亚企鹅》
所用拍摄设备:佳能EOS 1D Mark IIN、70-200毫米镜头、1.4x增距镜
拍摄手法:f/13光圈、1/400秒曝光时间、400感光度
鲍勃·杨(Bob Young)于美国犹他州峡谷地国家公园拍摄的《平顶山拱门》
所用拍摄设备:尼康N90、28-85毫米镜头、富士Velvia50胶卷、三脚架
拍摄手法:f/22光圈、1/15秒曝光时间
肯·比尔耶(Ken Blye)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桑福德拍摄的《沙丘鹤》
所用拍摄设备:尼康D2Xs、600毫米镜头、1.7x增距镜、三脚架
拍摄手法:f/10光圈、1/180秒曝光时间、250感光度
雷吉·加纳(Reg Garner)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拍摄的《风电厂》
所用拍摄设备:佳能EOS 5D、70-200毫米镜头、三脚架
拍摄手法:F/8光圈、1/2500秒曝光时间、400感光度
比尔·格里萨蒂斯(Bill Grisaitis)于马达加斯加拍摄的《猴面包树》
所用拍摄设备:尼康D2x、17-55毫米镜头、三脚架
拍摄手法:f/22光圈、1/10秒曝光时间
正中央的是苏珊·格米恩(Susan Germyn)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朗伍德打造的《菩提树叶》
所用设备及工具:爱普生Perfection 3170平台式扫描仪和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