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港湿地公园的飞鸟。
新华网天津频道12月11日电 从天津市林业部门获悉,随着天津市对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尤其是启动全市湿地保护工程两年来,天津市湿地面积逐步稳定在2400平方公里左右,同10年前相比增加近两成。湿地给城市带来的生态效应也逐渐显现,目前天津市记录在册的鸟类有389种,同2001年相比增加近六成。
据介绍,天津市现有湿地面积接近2500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近海海域湿地约580平方公里,河流湿地、湖泊库区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盐田湿地和水稻田湿地总计约2000平方公里。在各类湿地中有哺乳类、鸟类、栖息类、爬行类、鱼类等湿地动物600多种,盐生植物、灌丛等湿地植物400多种。天津市湿地已成为亚洲东部候鸟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年春秋都有数百万只候鸟来往停歇,记录在册的鸟类中有149种是湿地水鸟。
同时,天津市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良性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天津市拥有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和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不断改善的生态环境引来了“贵宾”,北大港自然保护区最多的一次发现东方白鹳800只,超过这个濒危物种世界种群总数的四分之一。
据了解,天津市沿海滩涂、北大港等湿地已达到了国际重要湿地标准,成为各种水鸟栖息繁衍的重要基地。根据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条件价值评估法计算,天津市鸟类多样性的存在价值高达6.426亿元,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为2.355亿元和0.716亿元。(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