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启动人道屠宰计划 减少动物被宰杀时痛苦
2008-12-10


我国启动人道屠宰计划 减少动物被宰杀时痛苦

news.QQ.com  2007年12月17日03:34   河南商报  侯莹 等 

中国启动人道屠宰计划 河南成首个试点省

漫画/王伟宾

 

赶猪的时候,要拿着塑料拍轻轻地拍猪屁股,哄着它往前走;在上“断头台”的途中,还要看到自己的伙伴,这样才能让待宰的猪没有恐惧感……这些仅仅是正在制定的人道屠宰规定的一小部分。

 昨日,“中国人道屠宰计划启动仪式”在河南举行。2008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始人道屠宰培训。目前,中国的人道屠宰草案已经起草完毕。


【解释·人道屠宰】


人道屠宰广义上讲就是包括动物的运输、装卸、停留待宰以及宰杀过程,采取合乎动物行为的方式,以尽量减少动物的紧张和恐惧。最基本的要求是在宰杀动物时,必须先将动物“致昏”、使其失去痛觉、再放血使其死亡。


通俗地说,就是对将死的动物也要实行人道主义,悲悯主义,对将失去生命的动物多一些善待。


【草案】


1.卸猪。设置高低不等的卸猪台,坡度要小于等于20度,让猪缓慢从车上走下,避免摔伤。过去的卸猪台都是同一尺寸,猪就要从车上跳到卸猪台上,不免会有损伤。


2.猪圈。应保证圈舍四周有不透明的围墙,避免生猪看到猪圈外的宰割场景而产生恐慌。猪恐慌时肾上腺激素会上升,这样出来的猪肉,品质就不好了。


3.赶猪。将单通道改成双通道,尽量减少拐弯,而且赶猪要用塑料赶猪拍。双通道赶猪,是为了让猪看到还有同伴在,不会感到恐慌。以前赶猪都是低压电击棒,一接触电流,猪会发出叫声,也表现出了恐慌。现在改为塑料赶猪拍后,温柔地“哄着”它们往前走。


4.宰杀。电击昏猪后,要在15秒内刺杀放血。以前是30秒内刺杀放血,因为时间长,被击昏的猪又会苏醒,等有了知觉后再刺杀猪,场面有点血腥,所以时间缩短了15秒钟。


【好处】


人道屠宰的猪肉更好吃


近年来,有关禽畜注水、禽畜活宰、活熊取胆汁、活剥貂皮等情况的报道,已经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因此,美国、欧盟等国家通过的人道屠宰法案也已经成为限制我国肉类产品出国的壁垒,我国鲜冻猪肉基本上没有出口欧美国家。对此,商务部屠宰管理办公室很重视,并加强中国对人道屠宰方面的立法和相关研究。委托有关部门起草了《人道屠宰技术标准》,从屠宰技术上给予规范。


研究表明,当猪恐慌后,会分泌一些不好的物质,出现“白肌肉”现象,猪肉的颜色发白,质软,还有渗入的不良体液。通过人道屠宰,猪肉的品质会更好。也就是说,人们吃到的肉会口感更好,更健康。


如果人道屠宰后的鲜冻猪肉出口到欧美国家,对于商家来说能挣更多的钱。据资料显示,8月29日调查的美国市场价格,五花肉为2.59美元/磅(1磅约等于0.45公斤),带棒骨肉为1.59美元/磅,猪蹄为1.29美元/磅。假如按照1美元合8元人民币计算,一般的五花肉,美国约要23元一斤,而国内上好的五花肉也不过16元左右一斤。


【链接】


外国猪还要有“玩具”


西方很多国家为猪规定了详细的福利待遇。比如,小猪有从出生开始至少吃13天母乳的权利;拥有铺了稻草的猪窝的权利;拥有供其拱食的泥土的权利。


2004年,英国新的《猪福利法规》增加了给猪“玩具”的条文,以避免猪觉得生活枯燥,不遵守的养殖户将被罚2500英镑。同年的3月2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巴黎会议上,学者们提出,动物有五大福利: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环境福利,意思是有适当的居所;卫生福利,即减少伤病;行为福利,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


在宰杀猪的过程中,西方国家也有些人道的规定。如,运输途中,车必须保持清洁,按时喂食和供水,运输时间超过8小时就要休息24小时。宰杀前,还规定了必须对猪完全清洗;必须隔离屠宰,不被其他猪看到;杀猪要快,必须使用电击法;在猪完全昏迷后才能放血和解剖等等。 (侯莹 肖丽萍)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