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污染扰乱动物性别
2008-12-10

2008年12月09日 09:11:26  来源:新华网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化学垃圾。科学家发现,很多化学垃圾含有生物激素成分,已经影响到野生动物的性别及繁殖。

    性别偏移

    英国环境保护组织Chem Trust发布报告,提醒人们重视野生动物的性别偏移。

    报告称,很多常见人造污染物 含有类似雌激素的物质。当倾倒垃圾时,这些物质会随之大量进入海洋、河流、土壤和空气中。

    这些化学物质较为常见,食品包装、清洁产品、塑料制品、管道污水和各种涂料中均有。它们会导致雄性野生动物生殖器官畸形、精子数量减少,甚至根本转变为雌性。

    科学家发现一些鱼、两栖动物、鸟及爬虫的雄性个体出现生理反常,可以产生蛋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原本只能产生于雌性体内。

    Chem Trust组织的报告基于250余项科学研究完成,那些研究涉及全球多个国家。测试化学物质包括用于生产食品罐头内层和补牙密封剂的双酚A,塑料制品中添加的各种酞酸盐,如聚氯乙烯等。

    研究样本

    英国《每日邮报》7日援引Chem Trust组织报告内容报道:“从每个主要脊椎动物群体,包括有骨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抽取的雄性生物样本均受到环境中化学污染影响。”

    报告说:“多种脊椎动物的雄性个体出现雌性化现象,这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其中鱼类受影响较为严重。报告引述的一项研究表明,一半英国低地河流中的雄性鱼类雌性化。化学污染物影响这些鱼的雄性激素分泌,导致它们无法生成精子。

    另一项研究显示,由于污水中含有避孕药成分,雄性蟑螂受雌激素影响彻底改变性别,变为雌性。

    英国加的夫大学所做研究显示,由于以受污染的虫子为生,生活在污水处理厂附近的八哥大脑发生改变。这些鸟唱歌时间更长,而且采用雌性通常的“演唱”方式。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中,40%生活在佛罗里达州农业发达地区的雄性蔗蟾蜍变为雌雄同体,同时拥有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

    警示意义

    这份报告只涉及对一些野生动物受化学污染物影响产生的性别偏移现象。但科学家认为,所有脊椎动物体内的性别激素接受器类似。

    报告说:“因此,报告中某一种生物性别偏移可以提醒人们,其他脊椎动物也可能有这种现象,甚至包括人类。”

    报告撰写人格温·莱昂斯曾是英国政府化学污染问题顾问,他建议“应尽快采取行动控制可能造成性别偏移的化学物质,加大支持对野生动物的监测”。

    “如果野生动物种群崩溃,那就太迟了,”莱昂斯说,“没有足够的雄性繁衍下一代,从长远角度讲,是对动物种群繁衍的威胁。”(康秋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