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赖村:沙漠变绿洲
2008-12-08

鄂尔多斯文体交通台     2008年11月18日

 走进漫赖村,虽然已是初冬,但是这里依然沙柳成林。漫赖村总面积140平方公里,总人口1592人,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55%,经济收入主要以林沙产业为主,种养殖业为辅。目前全村林业产值达1.13亿元。

  30年前的漫赖村曾经饱受风沙灾害。这里人口居住分散,植被覆盖较少,群众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长期过度放牧和人工开垦,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出现“沙进人退”的严重沙漠化现象。治沙造林先进个人高维久说:“30年以前这里都是沙子,要是刮上5、6 级的风,两个人碰了面都看不清。”面对严峻的现实,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在过去的30年里他们与无情的风沙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持久战。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东胜按照“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基本思路,在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同时,积极贯彻“调整结构、改善生态、增收增效”的发展战略,使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李青山是漫赖村的一名村民,包产到户后,在造林方面推行“谁种归谁”的政策,他积极响应,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和家人一起种沙柳和其它树种,一家人带上干粮和水,在沙漠里一呆就是一个月。风大的时候,沙子打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但是他没有退缩,沙柳种了一茬又一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荒山变成了林地,沙漠变成了绿洲。

  村子变绿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漫赖人造板厂始建于1989年,是国内最早以沙柳为原料生产人造板的企业,最初建设规模为年产5000立方米普通刨花板生产线。该厂的投产,带动了周边农民自觉种植沙柳的积极性,为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漫赖人造板厂现已形成年产近1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规模,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厂家。高维久激动的说:“村子环境好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现在我仅靠沙柳一项,一年就能收一万多块钱,我媳妇在板厂上班一个月也能赚一千多元,日子好多了。”

  现在的漫赖村已经告别过去“登高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的面貌,如今荒漠沙柳成荫,山沟沙棘封沟,处处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