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买不到油,广东“油荒”搞得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秩序,随着中石化、中石油两巨头“逼宫”——人为制造油荒,逼国家发改委提高油品价格——之说在媒体出现,人们自然把矛头指向这两家垄断巨头,17日的媒体评论纷纷把飞镖掷向这两家公司。
项庄舞剑,我们受伤。如果此说确切,那么作为大型国企,为了经济利益,罔顾社会责任,用如此手段故意扰乱社会秩序,是可耻的、不能原谅的。可以相象,在政府的努力下,价格杠杆的作用下,两大巨头也要低头,“油荒事件”会得到解决——广东媒体称18日起广州全面恢复供油。
“油荒”或许是国内两大石油巨头的“逼宫”,或许是纯市场的反应,问题最后也因为政府干预得到解决,但“油荒”所暴露出的深层问题——我国石油储备危机、能源安全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
作为华南重镇,整个广东省,说没油就马上没油,一点储备都没有,政府只能眼睁睁看着社会生活、生产饱受“油荒”之苦,广东经济受到重创,竟拿不出一点办法,这样的石油储备状况怎么不令人害怕呢?要是社会发生更大的、不可抗拒的事件,那后果可真不堪设想。
对石油进口国而言,石油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也是有效的缓冲剂。有了储备便可以给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储备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生产出口国集团欧佩克交替舞动“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大旗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至于受到各种动机为出发点的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
而中国,由于没有被国际石油市场所认知的战略石油储备,巨大的石油需求与低自给率的反差,使到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变成了国际石油交易商炒作的本钱。受制于人的结果是,中国为满足日常所需石油的进口价格提高,采用进口石油作为储备油的成本也水涨船高。我国在石油产品贸易上既付出高成本,丧失机会,也对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在这方面,邻国日本是一个样本。日本是一个能源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因此,日本制定法律,规定日本所有从事石油或石油制品进口以及从事石油提炼、批发的企业必须储备可满足90天需求的石油或石油制品(事实上,他们的石油储备已达160天)。为了保障90天的石油储备,他们采取各种刚性的法律措施,譬如说政府经常检查企业,对拒不实行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理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在理顺石油体制的同时,石油战略储备工作也应提速,尽快改变过分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否则,不但我们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会付之一旦,甚至国家安全也会受到连累。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广东“油荒”就是一次可怕的预演。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