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动物的通讯手段
2008-12-02
2008-12-02 09:55:01 来源: 《博物》杂志

听觉通讯是人类采取的最主要通讯方式,而在动物之间,声音最重要的功效在于吸引异性前来。蛙类的聒噪鸣叫,其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交配、产卵、繁育后代。

听觉通讯是人类采取的最主要通讯方式,而在动物之间,声音最重要的功效在于吸引异性前来。蛙类的聒噪鸣叫,其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交配、产卵、繁育后代(供图/全景)。

鸟类的叫声包含报警、确认领地、呼唤同伴等多种含义。摄影/钱斌

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如果将语言视为一种交流工具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动物之间也存在着“语言”,而且这些“语言”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只不过有些动物在相互沟通时,并非和人类一样采取声音或者手势作为通讯方式。正因为动物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远远超出了“语言”所能涵盖的范围,所以动物学家更乐意使用“通讯行为”这一词汇。

听觉通讯 最直接的语言是声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或蟾蜍的鸣叫,在夏夜的池塘边,怎一个喧闹了得!声音作为最普通、最直接也最为广泛应用的通讯手段,所表达的含义主要在于吸引雌性,以及保卫领域。以牛蛙为例,雌雄牛蛙各有特殊的鸣声,可以相互唱和;而当雄蛙的领地被其他雄蛙占据时,它们会发出另外一种声音加以警告,如果侵犯者仍不退却,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利用声音作为通讯手段,大多出现在较为高等的动物中,其中人类关注最多、研究最为深入的是鸟类利用声音进行的沟通。世界上约有1.2万种鸟类,其中哑巴鸟极其罕见。不同于蛙类单调而吵闹的声音,鸟鸣包含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它们在与同伴、配偶、子女等不同对象交流时,所发出的声音也有区别,甚至不同种鸟类有时也可互通“语言”—在一个区域内生活的几种鸟类,所发出的报警信号常常会趋于相似,比如大山雀、蓝山雀、燕雀、乌鸫、芦就可“听懂”相互之间发出的警报。

我们或许为了英语考试而头疼,为了听不懂原版动画片中的日语而遗憾,甚至同在中国,一些地方的方言也并不容易理解——因为方言造成沟通隔阂,并非仅仅困扰着人类,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种鸟类,也会因为方言不同而无法沟通。北美松雀的北部亚种和西部亚种,分别生活在北美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上的隔绝,经过长期演化,属于同一物种的北美松雀在“语言”上也产生了隔阂。动物学家甚至利用鸟类的方言,重新划归它们的分类地位:直嘴夏威夷管舌鸟曾被认为是单一种,生活在夏威夷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后来人们发现,不同岛屿上的鸟彼此之间互不往来,而且各有各的土语,于是原先的1个物种被划分出了5个新种来。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