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政府说了还要做(原创)
2006-03-24

之前在一个行业杂志做记者,经常采访一些政府部门召开的行业会议。参加会议的人通常会领到大摞大摞的材料。除会议文件外,还有交流材料,少到几十页,多到几百页,参会人员人手一份,剩下的就束之高阁。面对这样的会议成本颇有必要反思一下政府人员的节约意识了。一项统计材料表明:中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万吨。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业所造成的污染占中国整个水污染的30%以上。前不久看到一份材料称,中国公务员的用电量是百姓平均值的19倍。上海一家会展中心的保洁员说,“5000人开一天会,我们大概回收1600个左右的饮料瓶,其中900个左右里面仍有水。这样的数字正在拷问着节约型社会的品质与走向。

 

构建节约型社会,政府工作人员必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些细节做起,认真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勺水渐积成沧海。这笔生态账我们不能不算,政府官员更不能熟视无睹。一方面,我们的政府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浪费的行为已经成为无意识的习惯,水龙头哗哗流懒得去拧紧,大白天电灯开着熟视无睹,室内空无一人,空调却照开不误……政府应该做节约型社会的表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提倡”层面吧。谁也不愿意看到,我们的政府是“提倡的巨人,执行的矮子”。

  面对日趋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政府每个部门都必须从意识到措施,为真正建设“节约型社会”做一些努力。比方说,可以将会议中心提供的瓶装饮料 小包装化,让与会者都能将水喝完,没有水可剩;同时,文件用纸也可采用再生纸,机关办公用纸更要双面使用——即用完了正面再用反面。

 

这些都是提倡节约的细节,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事只有从细节作起,才能谈得上质的突破。政府部门不能总是以宏观决策者的姿态提倡节约社会的建设,而应身体力行做节约的表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