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原汁原味”到北方
2008-11-18

 2008-11-18 08:32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侯静

 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位置图

  南来之水,水质究竟如何,是每一个市民都特别关心的。将在未来成为天津市饮用水源的中线长江水,水质很好,是城市的理想水源,从源头到沿途渠道,再到接水后的保护监测,水利部门都做了万全的准备。中线工程的源头位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水库内水质指标达到Ⅰ类或Ⅱ类水标准,准备建设的1400多公里的中线工程,总干渠在河南、河北境内采用全封闭、全衬砌、全立交的专用明渠输水,天津干线则采用全箱涵型式输水,完全可以防止外来污染物的进入,保证水到京、津达Ⅱ类水标准,让丹江口的优质水“原汁原味”送到北方。长江水到达天津后,水利部门还会加强水质保护和监测工作,防止来之不易的长江水受到污染。

  引到门前的长江水,价格肯定会比现在有所提高,但决不会让市民无法承受。各个部门会通过方方面面的工作,让终端口门的受水价格尽可能地降到最低,让老百姓喝上优质、低价的长江水。

  鉴于工程投资大、施工周期长、任务重的特点,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与市水利局联合成立了天津市南水北调工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市人民检察院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联席工作会议。健全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建立资金使用审计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规范安全使用;采取“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方式,严格控制和管理工程概算,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设计,厉行节约,降低工程投资,尽可能降低终端水价,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为天津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目标。

  长江水来津 全程走地下

 南水北调位置图(图中红色粗实线部分为中线调水入津工程路线)

  本着“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工程沿线治污和环境保护工作。南水北调采用全线立交的设计方案,保证引江水不与沿线其他河流沟通,彻底杜绝由其他水体造成的污染,保证水质洁净。

  天津干线工程采用地下箱涵型式、天津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采用管道、箱涵方式输水,不仅可以彻底隔绝污染,还可以减少土地的永久占用。

  天津干线工程输水线路采用全箱涵无压接有压自流输水型式,箱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这种方式输水,有多种好处。首先可以保证工程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各项水质指标无变化,并减少水量蒸发提高收水率,将输水水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保证引江水水质水量,同时还可以简化通水后的管理;用地多为临时占地,工程结束后通过复耕措施仍可继续耕种,永久占地面积少,仅有少量地上建筑物需要占用一些土地;工程建成后也不会隔断两岸的交通;由于箱涵至少埋设于地面以下2.5米,能够有效避免冰期输水的结冰现象。

  针对工程建设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影响,建设单位组织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护方案,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预防方案,能有效治理工程范围内的水土流失,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有了长江水 津城还要节水

  调水只是解决本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手段之一,除了开源,努力增加水源供给的同时,仍需大力推进节流,并且坚持节水优先,要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彻底转变用水模式和观念,树立科学用水、文明用水、节约用水的行为方式。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力度,在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的基础上,构建起以引滦、引江输水干线为骨架,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等多水源统一优化配置,于桥、尔王庄、北塘、北大港和待建的王庆坨等五大水库联合调度,辐射全市城乡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统筹解决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按照《天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本市将以水权制度和节水法律法规建设为核心,以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水科技体系为保障,加大推进工业、农业、科技节水工程建设和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转变经济结构和用水模式,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文明用水的新机制,构筑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逐步把本市建成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到“十一五”末,市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环城四区基本建成节水型城区,全市构建起节水型社会框架体系,整体节水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一)水源区工程

  1.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中游干流上,是1973年按初期规模完成建设的一座大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157米,坝顶高程162米。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工期、施工技术最具挑战性的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不仅可以实现长江水自流到天津,还可以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工程概算投资为24.25亿元。该工程于2005年9月26日开工建设。工程总工期为66个月。目前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已经实现工期过半、工程量过半。

  2.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干流渠化工程兴隆或碾盘山枢纽,东荆河引江补水工程,改建或扩建部分闸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

  -(二)输水工程

  1.总干渠

  总干渠自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公里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岗垅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向东北行进,经南阳过白河后跨江淮分水岭方城垭口入淮河流域。

  经宝丰、禹州、新郑西,在郑州西北孤柏咀处穿越黄河。然后沿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至唐县进入低山丘陵区,过北拒马河进入北京市境,过永定河后进入北京市区,终点是玉渊潭。总干渠全长1241.2公里。

  2.穿黄河工程

  中线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任务是将中线调水从黄河南岸输送到北岸,向黄河以北地区供水,同时在水量丰沛时可向黄河相机补水,一期工程设计流量为265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320立方米每秒。

  穿越黄河线路即李村线位于郑州市以西约30公里的孤柏湾处,起点为黄河南岸王村化肥厂南,终点为黄河北岸温县南张羌乡马庄东。起、终点设计水位差10米,北调之水将自流穿过黄河。穿黄工程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主体工程施工工期为51个月。目前盾构机同时在两条隧洞掘进,整个隧洞工程已经完成了1000多米,进展十分顺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