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 11 月 9 日 星期 日
昨天发现的罕见崂山林蛙。 于涛 摄
记者 王哲
市民在攀登崂山太平顶时,意外发现了“久违”了的珍稀动物崂山林蛙,据了解,岛城中药两次资源普查都没有见到活体的林蛙踪影。
意外发现林蛙
昨天上午,市民于先生和朋友姜先生到崂山游玩,下山时在海拔约400米的“太平顶”北侧密林草地里,惊喜地发现了一只林蛙,据观察,这只林蛙体长约13厘米,皮肤湿润平滑,背面呈灰褐色或土黄色,眼睛后的鼓膜部位有三角形黑褐色斑,四肢背面有棕黑色横纹,腹部大多是乳白色。当于先生要从多个角度拍照时,受惊吓的林蛙忙跳跃逃走,每次跳距约有20—30厘米,敏捷轻巧,姿态优美。今年66岁的姜先生说,他自少年起就上山砍柴、拾草,跑遍了很多山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崂山北坡的林蛙数量还不少,可是后来就越来越少见了,他已有近30年没见到这种小生物的踪影了。“现在已是初冬季节,能看到久违了的林蛙,真是个高兴的事。”能在高山林间一睹林蛙的风姿,真让他们喜出望外。
资源普查未查到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青岛地区的园林、生物和中医药界等十几个部门单位曾联合完成了两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科技工作者在长时间的一年四季的野外实地调查中从未探寻到林蛙的踪迹,“当时听说泰山上发现林蛙,我们得到启发也兴奋起来,便以步当车用脚板走遍了青岛的山山水水和田野平川,只因没有找到林蛙的实物样本,所以始终没有在上报的资料和成书中记载。”今年近70岁的原药材站高级工程师谢守敬先生回忆道,不免带有些遗憾。
崂山稀有动植物保护近年来成为省内外不少大专院校的研究课题,很多市民也积极参与,研究课题中就包括崂山林蛙。三年前,有常年崂山探索研究者在苦苦寻觅中,由于探”宝”心切而误将东方铃蟾当成了林蛙,引起了市民认识上的混乱。
相关链接
林蛙是崂山地产
记者就此咨询了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专家迟仁平工程师,他介绍说, 这种林蛙应该是崂山上自然分布的物种,数量不多,林蛙历来被誉为”森林卫士”, 可捕食大量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已被列为省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加以保护。原本在崂山许多山溪里常见的林蛙越来越少,如不及时得到保护,林蛙可能从崂山的生物链中消失。
林蛙是中国原产,主要自然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 是东北特产的“三宝”之一,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食用被誉为山珍;药用视为宝。其雌性蛙输卵管的干制品称之为“蛤蟆油”,是名贵药材。由于狂捕滥杀, 导致中国林蛙数量急剧下降。
来源:青岛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