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加剧 泾渭不再分明
2008-11-04

时间: 2008-10-29 18:43:21  

西部网讯(记者 郭佳子) 在陕西西安召开的“渭河健康生命行第二届渭河论坛”上,专家分析说,渭河水量减少、污染加剧已经造成“泾渭不再分明”。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又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渭分明”这一成语就出自于泾渭两河交汇的地方(西安东北泾渭镇)。唐代诗人杜甫在《秋雨叹》中写道“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可见古代在两河交汇处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成了古人最永久的记忆。

但现在汛期尽管泾浊渭清,但是渭河平均含沙量不小,泾渭已经不再分明。非汛期渭河的含沙量稍微偏大一些,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已经很不明显了。

三门峡水文水资源局总工程师屠新武分析说,渭河水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含沙量的上升,是泾渭不再分明的主要原因。

屠新武说,上世纪90年代渭河来水来沙大副减少,渭河下游年均径流量比减少近五成,但输沙量只减少了约1/3。统计数据表明,咸阳以上干流来水、来沙量减少是渭河下游水沙量减少的主要成因。渭河咸阳以上来水来沙减少最多。20世纪90年代咸阳年均径流量、输沙量比70~80年代减少了七成和六成。而泾河只减少了两成和一成。

屠新武说,水污染是泾渭不再分明的次要原因。近年渭河污染比较严重,除洪水期外水质基本为劣五类。泾河水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含沙量较小的非汛期,污染的渭河、泾河交汇,泾渭同样不再分明。

屠新武呼吁,泾河、渭河同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唐宋文化。今天面对泾渭不再分明的现实时,我们不得不从心灵深处呐喊,现代文明绝对不能竭泽而渔,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必须开源节流,必须更好地保护河流,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更好地传承文明的火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福荫于子孙后代。

渭河泾河流域概况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千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千米。渭河上游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急湍,比降很大。中游河床宽浅,沙洲较多,水流分散,比降逐渐变缓。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河道纵比降很小。干流天水麦积以上为黄土丘陵区,麦积至宝鸡为高山峡谷区。宝鸡以上占全流域面积的62%。干流宝鸡以下左岸为黄土高原,中部为黄土沉积以及渭河冲积而成的关中平原。右岸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高程在2000米以上山脉。

渭河支流众多,较大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水系呈扇形分布。左岸支流主要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区,源远流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径流小、含沙量大且径流分配不均,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右岸中下游支流较多,均发源于秦岭北麓,源短流急,谷峡坡陡,径流较丰,含沙量小。流域内集水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的一级支流共18条,其中左岸10条,分别为秦祁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河、千河、漆水河、泾河和石川河;右岸8条,分别为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渭河流域处于干旱、湿润地区过渡带,多年平均降水量572毫米。

泾河为黄河流域十大水系之一,是黄河洪水泥沙主要来源地之一。泾河长455千米,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泾河水系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测区西至六盘山、东至子午岭、南接千阳岭、北至古长城。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中低山、丘陵地形、黄土塬区和河川台地四种地貌形态,地势西部高,其余方向较低,黄土梁峁丘陵及黄土塬地为本测区地形主体,塬区为长条形,由河流分割而成,与河流走向一致。泾河上中游沟壑纵横,部分地形破碎,暴雨侵蚀十分严重部分河流。马连河、洪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9100吨每平方千米以上,为泾河泥沙主要来源区,也是黄河多沙粗沙区之一。

来源:西部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