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大使田桂荣:村官的一年为民路
2006-03-24

田桂荣说在环保的路上,今年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加入到环保行列中来,既不耽误发展经济,也不能用一时的经济发展断了子孙后代的路。

 

  核心提示:首界中国年度十大环保人物“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一连串的奖项串起了田桂荣的2005年。从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到村委会主任,曾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辱骂,为治污曾请污染企业的负责人吃饭……村官田桂荣在近一年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忍耐与魄力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艰难的第一年

  这一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困难,很难。今年221日下午,正在参加政协新乡县六届四次会议的田桂荣告诉记者。

  作为政协新乡县六届四次会议的委员,田桂荣正忙着修改自己的提案。新乡县的电镀小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田桂荣所在的乡,对情况比较了解的她,在这次政协会上,田桂荣提案的名字是《关于加强我县电镀小化工企业烟囱管理的建议》。在提案中,她就如何让这些企业减少排污量,使冒黑烟的烟囱冒白烟这一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最难的是前3个月,如果坚持下来,我就干,否则就让贤。”20054月,刚刚担任新乡县合河乡范岭村村委会主任的田桂荣,在接受《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采访时说。200549日,民间环保人物田桂荣被推选为范岭村村委会主任,当时她面对的是一个被严重污染的村庄,即将面对的是如何治理污染企业,如何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获得村民的信任。

  这一年很难,我上任后在村里做的第一件事就遭遇重重阻力,当村主任也比以前收废旧电池、在城里搞环保宣传更难。田桂荣说,在城里仅仅是宣传,但当村主任却是与村民面对面,担负更大的责任。当记者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已经是9个月之后了。

  那段日子,我真的怕自己应付不了。回忆起来,田桂荣似乎还有点担心那个时候的自己。

  面对困难,田桂荣没有打退堂鼓,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如果自己不干了,肯定对选自己的那些村民不负责任。就这么简单的道理,成了田桂荣坚持的理由。

  办好事也困难

  田桂荣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一座桥梁增设栏杆。

  周围六七个村的人都要从这座桥上走,但桥面不平也没有栏杆,经常有人从桥上掉到几米下的河里。但走来走去从没有人想过为桥梁加上栏杆。田桂荣说的这座桥距范岭村不远,建栏杆前曾有人掉到桥下,至今不能行动。

  刚上任的田桂荣想给村民先办好这么一件实事,于是她找到附近几个村的负责人,他们都嘴上说拿钱,却迟迟没有行动。无奈之下,田桂荣决定自己出钱找人修栏杆,却又遭到丈夫老范的阻拦:搞环保投钱,当村主任还投钱,这钱你不能一个人拿,要是有人愿意拿一部分,就同意你修栏杆。

  对老范的话田桂荣能够理解,这几年也正是由于老范的全力支持,她才有今天的成绩。她将老范称做幕后英雄。但栏杆还是要修,田桂荣又找到新乡县政协委员朱性超拉来2000元赞助。

  老范同意从家里拿钱修栏杆,他前前后后买钢管、找电工,忙个不停。田桂荣说,修栏杆开工了,但一件好事却还遭遇阻力:有人说栏杆应该由上级出钱修理,还有人冲着85厘米高的栏杆说风凉话:修得再高点,这么低人还要掉下去。

  整个桥用了8000多元钱,田桂荣自己花了6000多元,但让她心疼的并不是这点钱:办好事也困难,修栏杆还有人不理解。

  尽管修栏杆有人泼凉水,但栏杆修成后田桂荣心里可高兴:栏杆刚修完就开始收小麦,周围上万亩小麦运送都要经过这座桥,人车来来往往再没出过事。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也很高兴,都知道是田桂荣干成了这件大实事。

  请排污企业吃饭

  田桂荣竞选村主任时提出要治理村里的污染企业,减少企业的排污量,还范岭村碧水蓝天,这个任务比修栏杆更难。

  范岭村有3家化工企业,在田桂荣上任前,村子已被严重污染,为此上级拨给范岭村专项资金用于打一口更深的水井。20055月本报记者到范岭村采访时,由于受到部分村民抵制,田桂荣正为在村东打井的事情发愁。

  今年221日,田桂荣告诉记者,随后他们选择在村中间打井,如今村民早已吃上了这口深达130米的深井中的水,水可甜,村里原来的黑塑料自来水管道也全部换成了白色的环保管道。

  新井打好后,一家化工企业的负责人问我:能不能给他们也供新水。我说污染企业也想喝纯净水?结果这位负责人脸色十分尴尬。但治理排污企业并非一件容易事。

  上任后,田桂荣带领村民代表到3家化工企业交涉,与他们讨论如何减少排污问题,但表面上他们很配合,却背后骂你

  为了让这些化工企业提高环保意识,降低排污,田桂荣两次请企业负责人一起吃饭。

  我把3家企业的负责人喊到一起,讨论如何减少排污。这都是我自己出钱,在一起吃过两次饭。田桂荣说,刚开始她想不通,但后来就想开了,治理排污企业是为村民好。

  请人吃饭还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企业占用村里的土地,每年都要向村里交承包费,但有企业负责人就想法子:你整治我,我就不交承包费,一家企业2005年的承包费一直拖着不交。

  今年春节刚过,田桂荣并不直接上门催要,而是想到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她让乡司法所的同志帮忙,上门给这位负责人拜年,结果承包费很快就收上来了。

  当干部就不要怕挨骂

  上任之初,田桂荣不怕出力出钱,最怕有人不理解不支持工作,而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治理化工企业,有人就当着面骂她。

  当时有企业找了几个人看见我就骂。我忙着打井抓工作,没时间去告他们,就是告也没有人为我提供证据,我又不能与他们对骂。我只能晚上在家偷偷掉眼泪。田桂荣说,那时她真的挺后悔当这个村主任。

  20055月范岭村打新井,经村委会讨论将位置定在村东,但等钻探设备安装完毕后,这块地的耕种者又不同意,于是争吵开始,而实在没有办法的田桂荣只能默默忍受,本报前来采访的记者正好看到此幕。

  不少村民看到田桂荣为村里集体利益受了不少苦,就劝她说:别干了,还是到环保协会干大事吧。

  村民们说的环保协会是指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田桂荣担任会长。但她并不这样认为:环保宣传工作是念书的,当村主任是考试的,村主任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两个都不能放弃。

  被骂得多了,田桂荣也想开了:当干部就不能怕挨骂,不能怕吃亏。

  于是,再遇到被人骂,田桂荣就默默走开,而随着她的努力,几家化工企业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有了进步,对她的工作支持的多了,骂声也渐渐少了。

  苦中也有快乐事

  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烦心事让田桂荣感到很难,但还是有几件事情让她开心,这便是她在2005年获得的4

  2005317日,田桂荣当选首届中国年度十大环保人物,是全国惟一女性代表;7月,她作为代表参加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活动;11月,她担任会长的新乡市环保协会荣获2005福特汽车环保奖”( 环境教育项目 )二等奖;1127日,她以最高票当选我国首个环保人物大奖“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最高兴的是到昆明参加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活动,100多名代表一起讨论如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如何自强不息。大家还一起表演节目,我自己朗诵了一首诗歌,而且3天的活动全部免费。田桂荣高兴地告诉记者。在这次活动上,台湾的高金素梅热情地握着她的手说:大姐,如果以后搞环保缺钱了就找我,咱们一起开演唱会挣钱。

  而最有悬念的是到北京领取福特汽车环保奖,因为提前只知获奖并不知是几等奖,她还在台下寻思这次差旅费又要自己出了,没想到竟然得了二等奖,还有一笔不小的奖金;同样激动人心的还有到北京展览馆领取“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成龙还为我唱了一首歌,白岩松等主持人都在现场。

  除了这几次奖励外,最让田桂荣舒心的是化工企业和村民对环保工作的理解以及对她工作的支持,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主动对我说他准备建一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厂。这说明他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我也正考虑给另一家企业通上新井水。

  新一年的计划

  这些奖励让田桂荣艰难的一年轻松了不少。田桂荣说,不管再苦再累,她都要坚持下去,她已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村里的两条胡同要整平,村村通工程实现了,就要整治村内的小路,小巷也需要治理。

  要支持妇女致富,提高妇女们的地位,考虑让她们种蘑菇,发展经济。

  村里的老人没有活动中心,孩子们没地方打球,考虑建一个活动中心。

  大家都知道田桂荣是搞环保的,就要利用优势发展环保经济、绿色产业,打出环保的牌子。

  …… ……

  从我自己讲,更不怕挨骂了。我经常对村上人说,只要不打我我就享福了,我要坚持干下去。说这句话时,55岁的田桂荣一脸笑意,却又十分坚定。

  目前,田桂荣还是整日奔波在那块希望的田野上,她期待着明年春天的时候,在今年所走过的地方,能够长出一路小草。她说在环保的路上,今年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动更多的父老乡亲加入到环保行列中来,既不耽误发展经济,也不能用一时的经济发展断了子孙后代的路。

(来源:郑州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