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晚报 2008-11-01 08:52
青海新闻网讯 从海湖路批发市场对面的行知路一直向南,顺着绵延起伏的西山,依山而建的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便呈现在眼前了,这就是西宁动物园的大量“园民”们最近乔迁的新家。近日,记者在此处采访时,看到了一处处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动物展馆和大量动物在“新居”内怡然自得的神态。
错落有致场馆多
从正在修建的临时大门进入,新铺筑的水泥路面将青海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分割成了四通八达,脉络分明的一座现代园林。沿路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代表着高原特色、富有动感的藏羚羊石雕。石雕后面即是恒河猴展馆。馆内成群的猴子们在高耸的假山上嬉戏玩耍,宽敞的“地盘”让它们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和放松。据工作人员介绍,自从搬到这里,这些小家伙们还有些不适应:两拨猴群在“猴王”的带领下不停地打斗、争吵,企图独霸宽敞舒适的“新家”。好在有饲养员及时出面调停,近几日,双方猴群的“战火”才逐渐熄灭。
与主干道遥相对应的山坡上,是食草类动物散养区和食肉类动物散养区的“领地”。偌大的区域整个用绿色的网围栏围了起来,围栏内石羊、山羊、岩羊、非洲狮、熊、狼、虎等动物各居一处,互不侵犯。绵延起伏的西山让它们拥有了可随意活动筋骨的宽敞“新家”,而半散养的饲养模式又使这些擅长野外奔走的大动物们真切地体验到了重归大自然般的爽快。由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的很多设施现正处于调试和修整阶段,为安全考虑,这些地处半山坡上的展馆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目前暂不许游人参观。
据了解,按照不同动物的种类和生活习性,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将动物展馆划分为食肉类动物散养区、食草类动物散养区、灵长类动物展区、禽类动物展区、猫科动物展区、爬行动物展区、珍稀动物展区等多个类型,并增设了海洋馆、藏獒馆等新展馆,以便开放运营后,让市民们看到更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乘车观赏有情趣
规模宏大、占地较广的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自2006年开建至今,目前已基本建成,期间投资共计1亿多元。据西宁动物园副园长邱力东介绍,该中心不仅接纳了西宁动物园的所有动物,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队伍,新购进大量动物。待新园区各项设施全部调试合格,正式对外开放后,该中心将有130多种、3000多头(只)动物在此处生活繁殖。由于种类繁多,场馆分散,为方便游客更好地观赏这些动物,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购置了多辆旅游观光电瓶车,供游客以车代步,轻松游园,同时还将安排几辆经过特殊处理的中巴轿车,专门用来引领游客安全地观赏半散养的食肉、食草类动物。届时,市民将有望参观到别有情趣的“动物世界”。
展览科研一体化
据了解,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东接西山植物园,西以火烧沟为界,南与湟中县接壤,北至解放渠,占地面积1500多亩。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后,除了向市民提供野生动物的参观展览之外,还将充分利用现有林地的资源条件和地势地貌特征,以高原野生动物资源为依托,开展动物救护、康复以及科学繁殖等工作,使我省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届时,这里将是一处集动物观赏、保护、科研、科普为一体,具有高原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境地。(作者:王英桂)
来源:青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