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务网 2008-10-30 08:01:00
秋旱下的洞庭有些冷清:候鸟来得挺少,鱼虾也少了,动物保护者担心:
60岁的渔民邓老汉站在自家小渔船上,眉头紧蹙。他将记者带到昨天刚捕捞上的一小筐鱼虾面前,“看,一天下来还打不到10斤。”
这是10月29日中午12时许,岳阳城陵矶水库码头。阴云低垂,天空飘起毛毛细雨。天气不好,邓老汉一家没有出船,全家呆在船上闲聊、看电视。然而,这样难得的休憩时光,并没让邓老汉和老伴感到轻松。
让邓老汉一家眉头紧蹙的原因是,“今年的鱼(虾)比往年‘薄’了很多,鱼越来越难打。”
鱼为什么“薄”了?邓老汉说,今年水少。还有,电打鱼太猖獗了。
“鱼越来越难打”
在洞庭湖,邓老汉打了20多年鱼,经验丰富。他说,今年的水位确实低了不少。他目测了下,起码“低了1米多”。
由于来水减少,鱼的数量也减少了。邓老汉解释,如果鱼繁殖的时候没水,鱼卵和小鱼苗很难随着水流进入芦苇丛等食源丰富的地带,成活率大大降低。和邓老汉一样,许多渔家都感觉到今年的鱼“薄”了。
然而,枯水并非这片水域鱼变“薄”的主因。邓老汉愤愤地告诉记者,鱼少了,其实主要是因为“电打鱼太狠了,大鱼小鱼都打没了。”
“你们如果晴天来,能看到岸边浮着一层小鱼仔,都是电打死的。”邓老汉说,这些年,洞庭湖的电打鱼屡禁不止,还越来越猖獗。电打鱼的手法也更为先进,以前是背一个电机,一次也就打捞个百多斤鱼。现在用电网,长达30米,最长的有100米,一网下去,可以打上1000斤。
这种灭绝性的捕捞方式,使鱼的数量、品种急剧下滑。“以前经常看到的白鲢、草鱼,现在少了很多。”
电打鱼也使得一些依靠丝网、虾笼等传统方式捕鱼的老渔民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邓老汉一家主要以捕虾为主,他指着堤岸上一溜的虾笼说,“没办法,我们把虾笼都弄上岸了。”
他告诉记者,去年鱼虾都还比较“厚”,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捕捞个上百斤,今年最多的一天也只捞了60斤,最少的时候,甚至只能捞上四五斤。收入也随之大大减少。“鱼越来越难打了。”邓老汉笼起手,摇摇头。
冬候鸟还没大量到来
毛毛阴雨持续落在湖上。下午4时,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站长高大立从高倍望远镜里,向大小西湖望去,一群白琵鹭出现在视野中,挤挤挨挨,连成了一条长长的“黑线”。这是一群较早到达洞庭湿地的远客。
1.5万只,这是高大立和他的同事们上周五观测到的越冬候鸟数量。来的主要是灰鹤、白琵鹭、小白额雁和雁鸭类。
高大立告诉记者,现在到来的冬候鸟数量和种群都不太多。“大量冬候鸟还在迁徙途中。”小天鹅、白鹤等洞庭湖的常客将在11月下旬来到。
由于提前采取了人工蓄水措施,持续的干旱、缺水,眼下并没有影响到东洞庭保护区核心区的水域和候鸟栖息环境。记者在大小西湖看到,这里水面相对宽广,青青苔草覆盖了裸露的洲滩,成为鸟儿捕食的好去处。
高大立解释,冬候鸟还未大量来临的原因,主要是气温仍较高,大规模的寒潮未到来。往年,到达东洞庭湖的越冬候鸟一般有6-7万只,眼下还难以判断今冬候鸟是否有大变化。
不过,高大立表示,如果干旱进一步继续,并影响到明年春季的水位,就将出现一定问题,危及湿地生态和候鸟栖息。
白豚曾在这里嬉戏
洞庭湖生物物种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常见的水生与湿生高等植物共400余种。湖中现有鱼类计有117种。湖区辽阔的洲滩是重要的鸟类越冬栖息地,有资料记载以来,已记录到的鸟类共有217种,隶属16目43科,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灰鹤、天鹅、白琵鹭、白额雁等31种,属国际协约会指定保护的鸟类有59种。湖中珍稀和濒危的水生动物主要有中华鲟、白鲟、江豚、白 豚、鲥鱼、胭脂鱼、金钱龟等,其中白 豚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5种淡水鲸之一,为中国特有,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来源:食品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