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为向兄弟省市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推动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民主党派考察团近日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对包钢生态工业园、恩格贝生态示范区进行了考察。
包钢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烟囱林立、吞云吐雾曾一度是包钢的形象特征。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近年来包钢连续投入数十亿元进行节能减排改造。
目前,包钢总体水循环得到极大优化,实现工业污水全部处理后的再利用和排放,减少了达标废水的外排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以上。
两台CCPP燃气轮机组的建成,消化了包钢全部富余煤气,年供电量18.4亿度,每年可创直接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
同时,包钢还建成以冶金渣为原料的地砖墙砖生产线7条,每年可消耗钢渣1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2千万元,产品的渗水性、耐久性、抗压强度均优于常规材料。
致公党厦门市委秘书长 王琼文:然后你看三废的处理做得非常到位 你看一下地上铺的地砖 据介绍就是包钢的铁渣废料进行再生产 变废为宝重新利用 每年产生的利润达到2000万 当然2000万对这么大型的企业 年产值在570个亿的这么一个大的企业来讲不算什么 但是对废物的重新再利用就是为环境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笔珍贵的财富
包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治理废水、废气、废渣,改变钢铁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面貌,彰显“绿色包钢”的现代人文主题。包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作为国内第一个钢铁生态园区规划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复。作为国家首批钢铁行业循环经济五个试点单位之一,包钢在中国首次能源绿色企业50佳评比中名列第一。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副秘书长 苏鸣:包钢集团是一个基础工业基地 作为钢铁基础工业基地 在能耗以及废气废渣废水这方面的综合治理 体现了包钢人的一种精神 建设绿色包钢 建设生态工业区 保持包钢的可持续发展 为所在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借鉴的主要是包钢人的理念 包钢人的理念主要是节能减排降耗 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板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的突出位置。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工业城市,包头市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将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实绩考核,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减排工作格局,并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加强对减排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这些做法对厦门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也有不少借鉴意义。
市政协委员 致公党厦门市委常委 王诺: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可以协调起来的 怎么去协调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需要我们向兄弟省市学习 我想有一条是很重要的 就是一定要把生态文明放在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上 而且要把它变为实实在在的法规和措施 要变成非常严格的考评制度 考评的标准 考核的标准 甚至一票否决的标准 持之以恒才能做到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需要持续不断的去做 我想这方面可能我们能向他们学习不少东西
致公党厦门市委秘书长 王琼文:在企业方面 我们要有他的一种环境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 所以结合我们现在工业集中区的发展 我想我们现在进驻的企业 特别市委市政府现在提出环境要先行 如果没有达到环评的标准 我们所有的项目宁愿不上 就是我们一个理念的推行 所以在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更多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如果说包钢为代表的重工业企业体现出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感,那么在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公众参与下的生态重建奇迹。恩格贝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腹地达拉特旗乌兰乡镇内,总面积30万亩,过去全部是荒漠化土地。如今它已经成为国家环保局命名的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带动了沙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历史上是一块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地方,然而,战乱、洪水、滥垦滥伐终于让黄沙抹平了这里的景色。至1989年恩格贝示范区建立以前,30万亩土地已几乎见不到人烟。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副主任 王文清:89年这里开创 到90年的时候 这里没有一条路 没有电 没有植被 没草没树没有人 完全是一片沙漠 是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 在沙漠中做事情困难是相当多 一方面是遭受着很大的干旱的影响 二方面就是风蚀的严重性 像我们种草种树的话 如果风沙固不好的话 就是连根都会吹掉 一开始很难成活 像我们这里每种一棵树 每种一棵草 不是百分之百可以成功 也不是种一棵能成活一棵 很可能种这一棵 要种三次四次才能保存下来 所以难度是很大的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的建设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逐渐在这片不毛之地上种下绿色的希望。大批国内外志愿者的参与,让这希望生根发芽。
1990年,日本鸟取大学名誉教授、沙漠绿化实践协会会长远山正瑛先生以耄耋之年,带领他的协力队来恩格贝植树,使恩格贝的建设具有了国际知名度。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国内外志愿者来到恩格贝参加义务植树。他们的名字,全都留在一面叫做“绿墙”的绿色功勋墙上。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副主任 王文清:远山正瑛先生可以称得上是我们民间的一位伟大的老人 退休以后踏上中国的土地 参与了中国的治沙活动 尤其从1990年1991年开始参与了恩格贝治沙活动以后 再就没有离开过恩格贝 每年自己身体力行 在这里要做好多工作 每年又要往返中国和日本之间 往返好多次 在日本到处做演讲 组织新的队员来中国参与恩格贝的治沙活动 所以这个老人 已经80多岁 到死的时候是99岁 84岁99岁 15年间为恩格贝的绿化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对我们恩格贝人 他这种精神也是一种很大的感召 对好多国内志愿者也是一种感召
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在初创时就提出不仅要治理沙漠,还要发展经济,向沙漠要效益。20年来,恩格贝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沙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2005年,恩格贝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现在已发展成为集沙漠珍禽动物观赏、大漠风光观赏、生态农业观赏、沙生植物观赏和游客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著名旅游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慕名而来。
从寸草不生的荒漠,到绿意盎然的绿洲,再到生机勃勃的旅游区,恩格贝生态治理的过程给了世人很大的震撼和启示。
致公党厦门市委宣调处副处长 李梅:恩格贝的经验应该是比较有典型意义的 第一个就是说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第二在沙产业的运作过程中有了一个完整的经验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对沙漠化地区进行生态重建有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 应该说20年恩格贝这一代人或者说两代人这种共同努力 把这么一个不毛之地变成现在的沙漠绿洲 人均收入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生态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变 它在整个生态重建的过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市政协委员 致公党厦门市委常委 王诺:再比如恩格贝草原 那种保护草原 治理荒漠化 他们这方面的经验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让我们感到值得思考 一个是他们很重视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他们把这个认识得很透 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再一个他们抓住关键问题 我想这是很重要的
从包钢到恩格贝,内蒙古自治区在生态文明方面的探索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考察团成员认为:厦门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如何按生态文明的理念开创未来,如何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做示范,依然任重而道远。在这过程中,应进一步普及生态理念,强化工作机制,完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致公党厦门市委秘书长 王琼文:厦门在进行跨越式发展当中 首先要普及的就是生态理念 这个生态理念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 政府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 在宣传教育方面 在企业推行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 我们进行理念的引导 在进行节能减排方面 要有一整套的考核机制 不管对经济主管部门也好 环境主管部门也好 对企业也好 我们要有一套完整考核的指标体系
致公党厦门市委宣调处副处长 李梅:所以说我们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 首先应该注重保护环境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 这个也要落实到我们每个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和他的责任体系中 我们的政绩里面也要有一个生态环境保护的这么一个考核指标 一个考核体系 另外我们现在官员讲究离任审计 我们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以后 我们也希望也建议在我们厦门市看看 率先实行离任的生态审计 就是在你这一任上 在我们现在做的这些里面 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能不能对我们整个生态环境做到少索取 少占用 快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兄弟省市的建设经验说明,厦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经验,先行先试、率先垂范,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