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碧水蓝天保卫战
2008-10-20

  “回眸30年”百姓财经故事(8)

  “创模”:一场碧水蓝天保卫战

  现如今,沈阳市民都有这样的感觉:马路变宽了,烟囱不见了,花园绿地增多了。一个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不断出现,市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休闲和娱乐场所。总结沈阳这些年的变化,人们除了对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区采取东搬西建战略的认同外,更多的是对持续三年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给予首肯。

  改革开放30年来,沈阳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沈阳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从那时起,沈阳市推广集中供热,实施拆烟囱工程、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等措施,并且进行企业搬迁改造,应用清洁能源,对重点污染源安装烟气在线自动监控装置,这一系列措施使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从2001年至今7年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断增多,从2001年的162天增加到去年底的323天!这座昔日的工业重镇,不仅被打造成现代都市,还在努力为自身营造一个绿色的、人性化的生存空间。郁郁葱葱的森林,精巧别致的园林,过去在南方常见的这些美景如今却傲然出现在沈阳。

  “创模”,一个环境范畴的事情,如今却深刻地改变了沈阳城市的功能。在世界园艺博览会落户沈阳的时候,沈阳市一位领导曾经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创模’打下的良好环境基础和产生的推动力,我们就不可能获得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权。”

  一个工业城市的华丽转身

  听说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需要拆除冶炼厂的三根大烟囱,原沈阳冶炼厂的老工人们专门赶来告别,许多摄影爱好者也来到冶炼厂,用相机拍下三根大烟囱最后的样子。这是四年前的3月,在沈阳铁西区原冶炼厂厂区,经常见到的一个场景。

  1936年建厂的沈阳冶炼厂是沈阳传统工业的一个标志,曾经被誉为中国的“有色鞍钢”。2000年4月,国务院决定对其关闭停产,同年8月8日宣布破产,而将近70岁的三根大烟囱却一直矗立在沈阳西部。为了在原址建设新的服装城,沈阳市决定将三根烟囱炸掉。3月23日,在80公斤炸药的作用下,仅仅10秒钟三根烟囱就走完了沈阳传统工业的最后道路。

  回顾沈阳的过去,的确因为重化工业发达,而造成了空气、水等污染严重,曾经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中。外地到沈阳的旅客,见到的是烟囱林立、尘土漫天。

  在这个过程中,从1997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诞生,作为经济发达的省份,我省到2001年却始终只有大连一个城市入围其中。2001年,沈阳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创模”的过程中,沈阳市实施项目千余个,先后关停、搬迁严重污染企业600多家,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厂5个,人均公共绿地由2000年的3.7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12.4平方米。“创模”,沈阳市的大气状况一年一个变化。三年间,全市有3200多根烟囱依次倒下,改变了沈阳的大气状况。

  通过“创模”,沈阳有了良好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过去烟雾笼罩的城市,如今再现了蓝天白云;过去发黑发臭的浑河,如今水清草香;过去缺水少绿的城市,如今已成为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创模”三年,累积的效应更是使沈阳的房产地价几乎翻一番。

  沈阳“创模”,不仅为百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还创造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探索出一条城市转型的道路。回首三年的“创模”经历,沈阳市正是把发展工业、提升工业内涵与改善环境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在工业调整和发展中改善环境,同时又以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对全国老工业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同时,沈阳市“创模”的成功,为全国省会城市的“创模”,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创模”,为全省特别是辽河流域、辽宁沿海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群,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而环境的变化,也使沈阳人树立了更强的信心,凝聚了人心,提升了民气,使沈阳的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空前提高。沈阳,正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最佳的城市,谱写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篇章。

  个人志

  一件衬衫记录城市变迁

  在沈阳市铁西区,上岁数的人们都会记住30年前铁西的旧貌。不仅仅是房屋低矮、烟囱林立、街道破烂,就连人们呼吸的空气也有些肮脏。夏天,人们出门不敢穿白衬衫,上班时衬衫领口是白的,下班时空气中的灰尘就弄脏了领口。冬天戴口罩,对应鼻孔的位置会出现两个黑印,逗得人们互相指着取笑。

  现在呢?铁西区街道宽敞了,一座座公园绿地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市民们放心地穿起白衬衫,因为几天也不会变脏。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开发商不断开建新楼盘,带动房价持续上涨。曾经被认为沈阳市最不适宜居住的城区,如今却最能聚集人气。

  人气聚集的例证就是铁西吸引着外地创业的青年。2004年,盘锦籍大学毕业生李伟在铁西区中国家具城附近购买了一套97平方米的住房,选择铁西新区开始自己的事业与人生。谈及为何落户铁西,他说这里距离单位较近,房价户型相对适中,更重要的是铁西区生活环境越来越好,适合居住。

  有调查表明,每年留沈的大学毕业生安置家业,有一半以上首选铁西区。经过拆除烟囱、搬迁企业、建设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铁西区已经成为一个以贸易、金融为支柱产业的服务业新区。昔日缺水少绿、烟囱林立、污染严重的铁西,如今已变为天蓝、水清、地绿的现代化城区。

  过去,铁西区聚集了沈阳市75%的企业,污染极其严重,环境破烂不堪。从2001年开始,沈阳市进行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并且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按照有进有退原则,大规模整合相关产业,淘汰落后企业,退出重污染企业。在短短几年间,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过去下降了22%,沈阳空气的优良指数也节节攀升,达到了317天,创历史最高水平,水质的达标率更是100%,2005年,沈阳城区绿化覆盖率更是创纪录达到40.05%,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创模”的成功,更提升了市民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的意识。2006年世界环境日,改版后的沈阳市环保局官方网站推出了局长办公博客,一下吸引了市民的广泛参与。有的群众在办公博客上给李超发贴,说二环路和东西快速干道噪声扰民严重,李超根据群众反映的路段走访,发现情况属实。他写了报告向市领导汇报,有关部门随即拆除了二环和东西快速干道上加剧噪声污染的摩擦式减速带,在部分路段建设隔声屏。

  在东陵区天坛小区,居民刘大娘对二环噪声降低的变化感触尤深。她说,过去夏天,南二环的车流让她深夜也睡不着觉,关上窗户噪音是小了,但也分外闷热,她的孙子几乎是整个夏季都在吹着电扇睡觉。今年夏天,沈阳市在她家附近的二环路上安装了隔声屏,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噪声,但也比以前安静了许多,让她睡上了安稳觉。

  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沈阳的空气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大娘对此更是赞赏有加。刘大娘2000年搬迁到天坛小区,每天都要坚持晨练,每晚都要扭秧歌娱乐。她说,虽然临近水源地和浑河,但是以前这里的空气还是比较脏,而从2002年至今,天坛地区的空气比以前清新了很多,她现在早晚锻炼都不用去公园,就在天坛农贸市场对面的天坛园里活动。刘大娘说:“一出家门就能进入公园,我们老年人太高兴了!”

来源:东北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