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有多长?30年能让满眼的“火焰山”变成汪洋绿海吗?
春意正浓,我们随水保局的几位朋友驱车直奔河田乌石岽,此行的目的既是考古,也是察今,解开几十年悬悬在怀的心结。
过了长汀河田集镇,一条不宽的水泥路蜿蜒上山。一路上,常有枝条抽打在车窗,有如老朋友的探头问候。一只竹鸡大摇大摆地横在路中,车快近时倏地蹿进路边灌木丛中,再不见了。这时,不知什么鸟却在枝条上啁啾、跳跃。驾驶员小韦与鸟们打着唿哨,他说:这里的动物不怕人,狗们也常常爬在路边,我们尽可能不要撞伤了野兔、斑鸠什么的。
上山大约2公里的水泥路。快到寺庙时,路旁多了含笑、杜鹃、翠竹。拐过弯,却没了水泥路,小车再向下、上行,就到了乌石岽。这里原有一座观景台,可是,很快就被疯长的马尾松新梢遮蔽。这该是河田最高的山峰了。
四周远眺,周围群山俯首,黄坑、芦竹、朱溪、修坊、车寮、南塘等十多个村庄隐约可见,近20万亩的山林匍匐脚下,山山一片绿意,看不出与中国南方别处的山有多大不同。
水保局的朋友是位有心人,他带来了在乌石岽山顶同样位置拍的几幅照片。他说,这是10年前拍的,这是20年、30年前拍的。30年山河巨变,这几幅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可以为证。30年前,这里触目所及,居然还是一片赤红的火焰山啊!
历史由此翻开。他说,河田原叫柳村,当时森林繁茂、竹柳成阴,河深水清、舟楫畅行。可是,后来因为水土流失,“柳村不见柳,河比田更高”,柳村于是变成河田。
1942年,当时的“河田土壤保肥试验区”一份工作日记上,是这样记载的:“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树木,很少看到!偶然也杂生着几株马尾松或木荷,正像红滑的癞秃头上长着几根黑发,萎绝而凌乱。”
“我试验过,打碎一个鸡蛋,洒在地上,几分钟就能烤熟。1983年夏天地表最高温度,达76摄氏度!”上世纪60年代就在水保站工作的一位专家介绍,如此灼热的土壤,加上其颜色为赤红色,远远望去如同一簇簇燃烧的火焰,由此有了火焰山的称号。
像河田这样的秃山、荒山,在长汀绝非仅有。因此长汀也成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居全省之首。长汀河田曾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并列为全国三大水土流失区。据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万多亩,占山地面积的37%以上。严重的水土流失,“晴三天,闹旱灾;雨三天,闹洪灾”,导致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生态环境极为恶劣。
“其实,河田曾是闽西原始农业的发祥地。”朋友们饶有趣味地介绍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河田的考古发现。当时,专家们在乌石岽出土了两件石犁,一呈A型,体型扁薄,一为U形,长21厘米、宽13厘米。正是这种人拉石犁的使用,比锄耕前进了一大步,也使河田的大片山地得到开发耕种。
当时,乌石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惊动了有关部门,专家们发现,以河田盆地方圆10公里的乌石岽、牙背山为中心,分布了10多处原始文化遗址,出土了1000多件石锛、石镞、石斧、石镰、石铲及磨研等,说明当时的人类已开始种植芋薯、谷物等,从出土的陶网坠中,表明当时已有了渔猎生活。
“火焰山的形成历史原因很多。”他说,太平天国时的战争,封建宗派造成的林权纠纷,经常纵火烧山,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大量砍伐林木充做军资,1958年大炼钢铁大规模乱砍滥伐,加上人口剧增,消耗增加,使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森林植被的破坏、大雨的冲刷,形成大量崩沟,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了生态的恶性发展。
“30多年的水土治理,特别是近10年的治理,好不容易才换来这片绿色。”朋友教我们认识马尾松的年龄。一个树节,就是一个年龄。我才知道那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盆景式“老头松”,也为眼前春秋两季抽梢七八十公分的新梢高兴,那心情,用“新松恨不高千尺”,一点也不为过。
望着山上的绵绵绿色,满头白发的专家感叹道:“现在我带博士工作站的学生到野外采集水土严重流失时的标本,已十分不容易。”
朋友拨开树丛,让我们看当年种下的香根草、羊牯草、胡枝子、宽叶雀稗、木荷和枫香,他说,这是我们自己在治理中总结出的草灌乔矮中高立体治理模式,以草促灌,以灌促乔,我们在斜坡拉沟、前面筑埂,前三五年,靠草皮覆盖保持水土,它们相当于冲锋陷阵的士兵;10年左右,灌木成片,马尾松也长高了,它们相当于将军;200年后,木荷、枫香等阔叶树种占领阵地,回归原始森林,它们相当于最高统帅。
水土流失是怎样一步步退化的,他们就倒过来,从后面一步步弥补回去,朋友把这叫“反弹琵琶治理法”,在他们眼中,是500年的未来,是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专家的介绍,我们只听得半懂。浅根和深根,喜阴和喜阳,常绿和落叶,经济林和生态林,地质灾害和生态危机,在他们看来,却是如此的实在和直观。
我们决定再爬几十步台阶,来到山顶的佛峰寺。寺不大,却是赵朴初的题词。金黄琉璃瓦,白瓷砖贴墙。大门联云:深入广大智慧海,普作清凉功德池。寺内金碧辉煌,有千手观音、释迦牟尼等塑像。与长老们聊天,才知大雄宝殿是2002年重修的,上山的长寿路,也是近年庙里用香火钱建的。
长老说:有了这片绿色,才有清凉功德池,才有广大智慧海。有了绿色,才有了生命。想来,寺庙的盛衰荣辱,也与这片绿色有关。只是,他们的哲学愈加玄妙,门外人要有悟性才能明白。
登临乌石岽,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绿意。每一束的绿色,来得都不容易,靠的是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但要毁掉它,只是顷刻之间的事。过去,我见识过农村的“老虎灶”,知道它吞山食海的力量。农妇们一早就能割来一挑山一样的草捆,几餐饭就把它烧没了。朋友说,群众烧柴禾问题不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也解决不了。仅有封山育林禁烧柴草的命令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封禁区群众烧煤补贴,建沼气池补助,解决了用燃的后顾之忧,禁烧柴草令才行得通。长汀从1983年治理水土流失,至1999年治理了35万多亩。2000年起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后,8年治理77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5万多亩。再有4年时间,火焰山的水土流失区才可能绿梦成真。
“数十年后,溪岸沙丘将无限制地扩展,河田镇恐怕也将随着楼兰而变成废墟。昔时万株垂柳遍地翠竹的胜地,只有在黄沙落日之中,一供凭吊了。”这是1942年水保工作者发出的悲观论述,这是一个时代敲响的警钟。我们知道,治理水土流失,不仅水保部门在努力,还有水利、林业、农业、财政等部门的配合,有了政府的投入,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延续千万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色。树繁枝茂,山野葱绿,不仅是动物鸟兽们的幸事,亦是人类的幸事。
透过河田的沧海桑田,我们看见的是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典范、一面旗帜。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也被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30年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只是一个瞬间,但30年来人们对自然由蔑视、糟蹋到回归、尊崇的过程,却值得久久回味。
来源:长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