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溪河冯家排洪口,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著名的海湾--冯家湾。原来,这个排洪口多年前已经被人堵死了,闸门成了“摆设”,已经不能排洪。我们知道,排洪口的功能就是泄洪用的,但是,人们为什么要堵住排洪口?
宝溪河水涨时道路被污水浸泡 庄斐 摄
谁“堵死”了宝溪河?
文昌市会文镇宝溪村村民庄耿良回忆说,20年前,宝溪河清澈见底,人们不仅可以在河里捉虾捕鱼,而且还可以下河游泳。过去,宝溪河的两头连着大海,河水跟随着大海的节奏,潮起潮落。
但是,自从10多年前海水养殖在这里兴起后,养殖用的污水源源不断排向宝溪河,加上下游的冯家排洪口又被人为堵死,因此,宝溪河的河床一天天升高,河道越变越窄,真正成了“死水”。
这是冯家村村民用来买水喝的胶桶 庄斐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南岛东部沿海挖塘养虾的风气盛行,冯家湾也不例外,经过发展,这一带成为远近闻名的“虾苗谷”,生产的虾苗远销国内外。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海岸线上的防风林带毁坏严重,海南省政府下定决定,大力开展“填塘复林”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冯家湾的生态环境却一天天恶化,不仅白色的沙滩逐渐变黑,垃圾遍地,而且由于养殖户大量在海边挖井取水,导致海水倒灌严重,井水越来越咸。目前,“饮水难”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首要问题,有人不得不到远处的乡镇“买水喝”。
据文昌市有关部门介绍,冯家排洪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驻琼的解放军修的一个“民心工程”,不料,30多年后,却有人把它给堵死了。
被宝溪河污水咸死的红树林和椰子树 庄斐 摄
排洪口堵住了,宝溪河中上游虾塘排出的污水无法通过排洪口排向大海。年复一年,淤积的污水盐碱化严重,不但污染环境,还咸死了生命力顽强的椰子树和红树林。而居住在宝溪河两岸的群众不仅要承受没水喝的痛苦,而且在洪水高涨时,还要忍受污水围困村庄的难堪。
宝溪村村民运泥土填高村道 庄斐 摄
去年8月,宝溪村民因为不堪臭水浸村,集资运来几十车泥土把村边的地势填高,以求自保,但是,海南连降暴雨带来的洪水还是冲垮了部分堤坝,直接威胁村民的人身安全。
去年,经过协商,宝溪河两岸的村民共集资一万多元,重修使用多年的排洪口闸门,准备恢复排洪口的功能--泄洪。但是,新闸门又遇新问题,最近,又有人运来两车碎石填到排洪沟里,致使新修的闸门无用武之地。
近年来,对于是否打开排洪口曾经引发了不小的争论。支持者认为,只有清理河道,引水冲刷,并且开闸泄洪,才能最终解决污染问题。而反对者则认为,排洪口附近有多个用于养虾的抽水井,一旦污水流出将影响其水源。甚至有的反对者反对泄洪的理由只是自己的虾苗育苗场经济价值比别人的高。还有的人担心污水会污染大海,尽管,冯家湾已经有众多的“黑管”伸向大海,其中的一支排污管就是他本人的。
农民投诉无门?
在文昌市会文镇政府某些领导的眼中,冯家村的龙田东是个“告状大王”。10多年来,为了解决宝溪河的污染问题,今年70多岁的龙田东不停地向会文镇、文昌市,以及海南省政府等部门告状和申诉。但是,他的频频“上访”也无法改变宝溪河的现状。
三年前,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和新华社《新华纵横》栏目分别发表文章和视频节目《海水养殖毁家园,农民之过还是政府无为?》《海南文昌:海水养殖毁家园》,中央电视台《关注三农》栏目也播发了专题片《养殖毁家园》,对冯家湾的污染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然而,三年时间过去了,这里的污染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当记者到文昌市会文镇政府和文昌市相关部门采访时,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农民是自作自受。而在农民面前,这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则又对农民信誓旦旦,承诺“一定尽快解决”。他们又是忙着组成工作组,成立调研小分队,又是召集各种各样的“现场会”……而如今,在冯家村、宝溪村村民眼中,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场虚张声势的“作秀”而已。
这是文昌市会文镇人民政府曾经发布的一则公告 庄斐 摄
去年8月19日,由于连降暴雨洪水围困村庄,冯家村、宝溪村村民不得不再次向文昌市会文镇政府求援,镇政府有关领导也真的到村子周边考查了。后来,镇政府下了一个公告,公告全文如下:因近日连降暴雨,造成洪水围困村庄,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镇政府决定于今天下午打开冯家排洪闸进行排洪,请各养殖户和孵化场在今天下午3时前自行安排好生产用水,希望广大群众从大局出发,配合好政府工作。特此公告。
按理说,这类盖有一级政府公章的公告是相当严肃的,不是“儿戏”,但是,就在公告贴出几个小时后,这份政府公告就儿戏般地“流产”了。
当地村民投诉无果后,在海南省委机关报《海南日报》上发表了一封“求救信”。但是,这样的呼救声似乎显得太微弱了。
除了向政府和向媒体求助外,群众可以选择的“武器”非常有限,宝溪村村民甚至想要利用法律手段诉“政府不作为”,但是,“民告官”并非易事。
“执政为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月24日,海口市路边的椰子树被大风刮倒。
9月24日,汽车行驶在积水的海口滨海大道。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今年第14号强台风“黑格比”24日6时45分在广东省电白县陈村镇沿海登陆。受其影响,海南省海口市风雨交加,部分路段积水,一些树木折断。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宝溪河的水能否流动起来,关键在于排洪口能否打开。为什么1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一届又一届政府,这个当年由驻军花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起来的排洪沟就不能恢复正常的工作?
文昌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对记者说,能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看一届政府是不是真正的“执政为民”。他的这番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了。
三年前,文昌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就当面对记者说,“对于冯家湾排洪问题,市里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无论困难有多大,这一次也一定要打开排洪口。”而去年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文昌市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仍然这样告诉记者道:“日前文昌市出台了《养殖规划图》,相关部门将组织力量对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占用河道的养殖户,按规划的要求进行整治和取缔。”然而,这些“口号”和措施没有一样被“执行”。
9月24日,海口市南沙路边的树被大风刮倒。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当然,这样的回答是公式化的,是用来应付媒体和记者的。在对待“排洪”这件事上,当地政府和领导是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是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
打开宝溪河冯家排洪口的难点在哪?文昌市有关部门最新的回答是,政府曾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到冯家村去协调解决宝溪河的污染问题,但由于牵扯到多方利益,所以一直没有彻底解决。然而,这里面有什么利益?会影响到什么人的利益?这位领导没有明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打开排洪口放水的“小事”,一拖就拖了10多年。
长期在企业工作的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刚来海南时,就特别强调“执行力”问题,而且他当时给每位公务员送了一本书《把信送给加西亚》。看来,海南部分基层领导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卫留成的良苦用心。
9月23日,船舶停泊在海口万绿园附近海域避风。
9月22日晚8时,海南省“三防”总指挥部召集渔业、海事各相关部门及市县政府负责人参加紧急会议,部署防御即将影响海南的强台风“黑格比”,宣布启动防台风Ⅱ级预案。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不过,记者注意到,文昌市会文镇政府在准备打开排洪口的“公告”中提到了“大局”。 那么,当前的“大局”是什么?难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是“大局”,难道少数人的利益才是“大局”?也许,这里面有什么“潜规则”?谁也说不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