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古就驻有大量的军队,或驻防,或御边,或屯田。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驻军和武警官兵把服务人民作为根本宗旨,在军队支援西部大开发中,为610万宁夏各族人民谋福祉,把一个“戎兵之地”变成了“塞上江南”。35个民族和谐相处,民族团结成为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沙漠化逆转,治沙经验被联合国推广;地方经济发展年均增长率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首府银川市入选全国最适宜居住和最适宜创业的城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说:“驻军和武警部队为幸福宁夏、文明宁夏、法制宁夏、和谐宁夏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开发造福百姓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有组织地进行生态开发,使成千上万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新生活。这其中,宁夏驻军功不可没。
红寺堡开发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近年来,宁夏从南部山区把20万吃水困难的回汉群众,相继搬迁到可以用黄河水灌溉的地区,红寺堡开发区是其中一个安置点,尽管有黄河水解决农业灌溉问题,但是这里缺乏供人畜安全饮用的地下水。宁夏军区给水团从1996年开始实施“百井扶贫工程”,今年又实施“百井富民工程”,使20万群众及200多万头牲畜饮水和5万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宁夏军区则从1995年开始,协调驻宁各部队为红寺堡开发区解决了83万亩土地的置换问题,修筑引黄灌溉干渠32公里,援建27所希望小学,还与42个行政村、67所小学结成共建对子。开发区遭沙尘暴袭击后,部队又出动1000多人、50多台车辆,苦战11天,清理水渠、平整土地、栽植草网,为群众及时播种农作物赢得了时间。多年来,他们实施军民共建“百里绿色长廊”工程,在开发区植树120万株,成片育林7200多亩,建立速生杨基地3000多亩,初步改善了移民新区自然环境恶劣的境况。
在参与生态开发的过程中,部队先后有8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人不幸致残。去年,彭阳县陡坡村全体村民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感谢宁夏军区给水部队帮助他们打井,解决了吃水难题。胡总书记批示:“希望再接再厉,做出更大成绩。”
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
宁夏有丰富的农业、能源、旅游资源,为了落实胡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关于“资源转换战略”的指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宁夏军区组织部队开展艰苦的富区富民工程。
当好设施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排头兵,为宁夏现代农业发展领跑。宁夏军区引导民兵立足国内外大市场,把枸杞、马铃薯、清真牛羊肉、牛奶、蔬菜、硒砂瓜、水产品、高酸苹果、红枣、葡萄等作为重点特色产业来发展,把宁夏建成了全国绿色农业示范省区。其中,百万亩硒砂瓜打进了北京市场,“盐池滩羊”成为热销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在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为宁夏新型工业化步伐提速。兰州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在不影响训练的前提下,让出场区,配合有关火电厂和风力发电厂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为宁夏发电集团节约经费2000多万元;目前正在建设的宁夏能源化工基地是自治区的“一号工程”,宁夏驻军和武警部队上万人参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和义务植树工作。1991年以来,宁夏驻军和预备役部队还投入800万个劳动日,出动机械40万台次,先后参加了“京呼银兰”光缆通信线路、河东机场等160余项重点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为实现宁夏工业强区、经济强势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造神奇宁夏的旅游形象,为建设美丽的第二故乡添砖加瓦。宁夏有“两山一河、两沙一陵、两文一景”九大旅游精品,宁夏驻军积极为旅游发展做贡献。2007年9月“全国大漠运动会”在中卫市沙坡头旅游区举办,中卫军分区组织500多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了运动会开幕式节目表演;固原军分区组织5个民兵团近8000名民兵,沿红军“长征路”营造绿色通道40.2公里,围城造林6300亩;石嘴山军分区组织2000多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了沙湖大道的施工建设。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诗人薛刚说:“宁夏旅游的背后,有驻军的坚强支撑!”
初步实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
宁夏西北东三面分别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荒漠化面积达297.4万公顷,占全区面积57.2%。去年4月,胡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希望宁夏的同志“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扎实努力,长期努力,使生态环境不断有新的改善,为建设祖国西部绿色屏障作出贡献。”
宁夏军区主动把工作做在前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组织民兵成建制参加治沙工程。盐池县人武部坚持组织1700名民兵与风沙作斗争,每年完成编织草网2万亩、植树400多万株任务,成活率达60%以上,截至目前已治理沙化土地400万亩,初步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受到国外专家高度评价,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女子民兵治沙排”排长、治沙25年的全国绿化标兵白春兰,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科学治沙,向沙漠要效益。中卫军分区沙坡头区人武部,多年来坚持组织民兵参加保卫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的建设。宁夏驻军配合当地林业单位,大胆采用中科院沙漠研究所“麦草方格和五带一体治沙成果”,成功地在沙坡头至甘塘车站种植了一条长50多公里、宽300—500米的绿色防护林带,使世界第一条长距离通过高大流动沙丘的干线铁路——包兰线,从1958年8月1日通车以来畅通无阻。1988年7月,“包兰线沙坡头地段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宁夏,在军政军民并肩战斗中,正在展翅腾飞……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