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上午,“绿色中国”第十四届论坛在深圳麒麟山庄召开。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在论坛上通报了今年以来我国环境经济政策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期待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和广东省能够在政策和机制上继续先行一步,在全国率先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对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作用。
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深圳市副市长卓钦锐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局、广东省环保局、中国企业联合会、香港商界环保协会、环境保护部华南督察中心、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会代表,企业界、NGO(非政府组织)、新闻界、学术界的代表以及全国各地环保系统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了论坛。论坛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与商界环保协会(香港)联合主办,主题是“环境经济政策与珠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
潘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环保事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如何运用这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集合各相关部门之力,建立一个综合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的高效环境管理制度,尽快遏制和扭转污染加剧的局面。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环境经济政策,就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这是全球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一年里,环保部积极主动联合有关部门,在绿色信贷、保险、贸易、证券、税收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经济政策,成为环境保护部参与宏观调控、优化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推进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配合以环保法规的强力执行、环保监管体制的改革创新。
潘岳表示,之所以选择在深圳、在广东讨论环境经济政策,是因为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和整个珠三角以超常规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成长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引擎之一。珠三角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区域之一,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地方,是引领广东发展方向的区域,也是引领全国发展的区域。与其它地区相比,珠三角的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复合性两个鲜明特点,因此,推动珠三角的科学发展,对推动全广东的科学发展,进而对推动全国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潘岳强调,近年来广东在环境保护方面下了大力气,花了真功夫,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这为珠三角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期望深圳和整个珠三角地区能够以一贯之的勇气和创新精神成为下一个30年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新标志。我们相信深圳乃至珠三角和整个广东,一定能够在环境经济政策领域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打造出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林木声在致辞中说,多年来,广东始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大事来做。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方针,努力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初步遏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当前,广东正处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广东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卓钦锐在专题发言中介绍了深圳推行绿色政策,努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体系的一系列做法。他说,深圳从2006年正式启动“鹏城减废行动”以来,不断丰富企业环保责任内涵,目前有180多家企业参与,并设立了三个奖项,对相关企业进行奖励。据统计,2007年该行动就取得了削减COD708.4吨、二氧化硫9128.4吨、废弃物15505.7吨,节约水资源452.7万吨、节约用电3917.5万度的环境效益。同时,深圳推行绿色信贷、绿色采购“双绿”政策,共对19家环保违法企业停止发放贷款6.1亿元,与华为等15家大型企业签订了绿色采购合作协议。此外,积极推行减排奖励措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环保表现与污水处理运营费挂钩的财政拨付机制、使用油品含硫量与燃油补助挂钩的机制,创新绿色财政核拨机制。目前,深圳正在研究完善有关奖励政策,拟进一步加大减排奖励幅度,以进一步激励公用设施单位开展污染减排工作。
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局局长邱腾华,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东生,沃尔玛中国环境可持续高级总监Jens-Martin Fertsch等作了专题发言。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