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今年济南计划对全市280万亩玉米秸秆进行机械化还田170万亩, 以有效控制秋季因焚烧秸秆导致的狼烟, 以免污染环境影响交通。
目前,省城农村夏季小麦秸秆绝大部分已实现了还田,但秋季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仍然非常低,许多地方仍用焚烧的方式处理。调查显示,济南机场及济青高速路周边重点区域秸秆的利用率不到20% 。以前,每到秋季,机场附近、济青路沿线狼烟滚滚,严重时航班因此延误。
为治理秸秆焚烧,济南市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根治”。
在农村,秸秆以前是当柴火烧的,现在村民大都用上了煤、煤气或者液化气,秸秆失去燃料价值后,烧掉是最省事的方法;加之农活都是一环套一环, 一环催一环, 农民收完这样得赶紧种那样, 也没时间对散乱的秸秆进行处理, 于是 , 在抢收抢种的季节 , 焚烧秸秆也就成了最常见的处理方式。
农民并非不知道焚烧秸秆的害处, 但除了焚烧之外, 目前还没有更便利实用的处置方法 。据了解, 许多地方都曾针对秸秆开展过沼气发酵和气化,但目前在沼气发酵中, 技术不稳定,不仅秸秆转化率很低,而且严重影响产气率;而秸秆气化存在的燃气热值低、焦油残留严重等问题也亟待解决。焚烧秸秆问题, 实质上是工业初步改造传统农业, 但还没有改造彻底的结果。
对于农民焚烧秸秆,政府部门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而应从科技攻关、产业扶持、技术推广、补贴农民等各个环节积极介入。治理秸秆焚烧在“帮”不在“禁”,在“疏”不在“堵”,要彻底根除焚烧秸秆,关键是要给秸秆找个好出路,让其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如果秸秆能给农民带来效益,谁还舍得烧它?由此,笔者以为, 农作物秸秆不能一烧了之,也不能一禁了之,除了进行机械化还田外,政府还应拿出必要的投入,加快科研步伐,在如何更快、更好、更有效、更贴近农民实际的综合利用上下工夫。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