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中国环境问题
2008-08-30

    北京奥运的圆满成功让中国人产生了自豪感。原本令人担忧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以迁移钢厂、330万辆汽车的单双号制得以克服。在环境问题上,固然不能对中国抱有幻想,但视中国为怪兽的看法也不可取。有必要换一个角度审视中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一直背负着“污染大国”的恶名。世界银行于2002年列举了世界10大污染城市,其中中国城市多达6个。此外,中国自2006年起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国。以此为由,世界舆论称“中国在污染整个地球”。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自行车选手甚至在抵达北京机场后,戴上了黑口罩。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超市里都摆放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这是价格便宜的缘故。至于中国产品便宜的原因,一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二是中国对环境污染的管制比较宽松,企业支付的环保费用也就很少。这意味着中国的低工资和宽松的环境管制让世界各国都享受到了好处。

    如果美国要自行生产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其价格会贵出很多。没有中国的话,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必然下降。相反,中国宽松的环境管制造成的伤害是谁在承受呢?首当其冲的是中国人。呼吸被污染的北京空气的是北京人,而不会是纽约人。虽说温室气体会影响到全世界,但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远远超过了中国。

    上月在日本北海道举行G8首脑会谈时,有人提出了“温室气体排放值应包括进口商品领域”的主张。该主张认为,中国排放的二氢化碳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缘自出口商品。即,出口商品生产工厂产生的温室气体,责任应由消费中国商品的世界各国分担,而且发达国家也在中国建有大量工厂。如果把这些工厂排放温室气体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的话有欠公平。

    有个环境用语叫“二氧化碳洗白”(Carbon Laundering)。意为发达国家在落后国家建厂,然后把此类工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算在落后国家的头上。如此,发达国家既享受了低劳动成本和宽松的环保法规,又避免了环境污染,同时将全球变暖的责任也推给落后国家。这无异于一种“环境帝国主义”(Green Imperialism)。

    但中国商品的价格不会永远低廉。据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000美元时,环保法规才会走上正轨。目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2300美元。中国的环保法规也在逐步加强,还制订了银行对排污企业不予贷款的制度。中国对外国投资的政策也出现了变化。“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种想法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行得通。如今,中国要推进“绿猫经济”,即,不管是海外投资也要看是否为绿色投资。据说,中国的政策改变让不少在华韩国企业面临挑战。

    中国的环境污染最大责任当然在于中国自身。但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与中国类似的过程,韩国也不例外。当今中国正在经历这个阶段。因此,要批评中国的环境问题时,也应该充分考虑这一些因素。

来源:中国经济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