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柴刀:生态出效益
2008-08-25

  近日,走进四川省南江县寨坡乡水池垭山梁,一片核桃硕果压枝的喜人景象扑面而来。乡党委书记何金介绍说,谁都没想到昔日以砍柴为生的袁中鲜,今朝却成了“核桃种植大王”,他这片果园的收入已近10万元。据悉,在南江县像袁中鲜一样,放下柴刀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的农户,在全县已达5.3万户,他们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据该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10年前,由于经济落后,南江县广大农户特别是山区农民生活比较困难,农户煮饭、炒菜、烧水、取暖都是到山上伐木作燃料,有些农户甚至还以砍柴为生,长年进山砍柴。由于大量的林木被砍伐,使原本草木繁茂的座座青山,变成了“荒山秃岭”,随之而来的是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发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对此,该县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确定了以沼气生态农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从2003年开始,全县采取一手抓沼气发展,一手抓荒山荒坡治理,对修建沼气的农户每户给予1000元至1500元的资金补助,对实行“猪—沼—果”生态模式开发的大户还从用水、贷款、果苗及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和帮扶培训,从而以南江河、明江河、木门河、元(潭)台(上)路、下(两)关(田)路为依托,建成了9条以“猪—沼—果”、“猪—沼—药”为模式的生态农业示范带。如今在南江农村许多村社,炊烟四起的现象已很少见了,柴薪已被沼气能源所代替,昔日的荒山成了果业“绿海”。柳湾乡黄土村农民吴华川,以前以砍柴为生,不仅没有致富,还曾多次被有关部门处罚,2005年承包了村里20亩荒山后,又建起了年出栏200头的养猪场和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他通过利用“猪—沼—果”模式进行生态农业开发,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建成沼气池2.2万余座,开发核桃、板栗、苹果、桃子、梨子等果业面积近30万亩,年产值2亿多元,农民年人均增收150多元,5.3万户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农户,森林覆盖率达到62.2%,先后获得了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绿色小康县”等先进称号。

来源:农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