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海上大熊猫”
2008-08-11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粉红色的中华白海豚因为长期与人类共处,形成了不一样的独立性格,并发展出了较为严格的社会结构

  “你真的应该去看一次这种海豚!”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下称“WWF”)香港分会工作的布莲诗(Lindsay Porter)博士只要说到中华白海豚,就会眼中放光,语速加快。作为海洋生物研究专家,她已经在香港珠江口附近工作了15年,研究世界各种鲸豚中,唯一以中国命名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生活、社交、繁衍等方方面面。WWF香港分会日前成立了“中华白海豚保护项目”,该项目为期3年,从今年8月开始直到2011年,集合国内外该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中国内地海域内的中华白海豚种群,推行长期持续的保护工作。日前在该项目的启动仪式上,布莲诗博士和WWF香港分会环境保护总监暨“中华白海豚保护项目”项目总监邝力存(Andy Cornish)博士向人们介绍了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现状,同时分享他们在保护中国香港及内地其他地方的海豚种群方面的经验。

  仍然处于“数据缺乏”状态

  虽然名字叫做“白海豚”,事实上这种生活在近海江河入海口区域的海豚,成年以后皮肤呈现出的是非常可爱的粉红色。“在它刚刚出生的时候,它是灰色的,在半成熟的时候,灰色褪去,会留下很多斑点,直到变成全粉红色。每一只海豚身上的斑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我们就能够辨认。”邝力存博士介绍道。他对这种类似迪斯尼动画中小飞象一般的粉红色印象深刻,“我可以向你保证,它真的就是那种粉红的颜色。如果当时大家沟通更多一些,可能会把它命名成中华粉红海豚。”他开玩笑道。

  如果真的命名为“粉红海豚”,这种海豚受到的关注也可能会更多。同样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相对于大熊猫和金丝猴、朱鹮等陆生动物而言,中华白海豚这样的海生动物,人们就要陌生得多了。不过海边的渔民们和这种海豚感情深厚,他们用自己崇拜的妈祖给它命名——“妈祖鱼”。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这种在香港附近海域频繁出没的可爱粉色精灵,被选作了“香港回归吉祥物”。这种海豚的生活区域非常广泛,从澳大利亚中北部一直到中国南部,沿着海岸线分布。迄今它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上,显示的仍然是“数据缺乏”状态。在中国,经过确认的中华白海豚的种群,只分布在珠江口/香港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娘湾、福建省厦门市、台湾西部以及广东雷州湾这五个地方。

  尽管布莲诗从1994年开始就已经在香港附近海域研究中华白海豚,但是她仍然没有生活在该海域的白海豚的准确数据,“海豚们的活动范围是很大的,而且也不一定生活在固定的群体当中。我只能说,大概在珠江口附近的海域已经有一千只左右的中华白海豚。”

  布莲诗深深为它们的性格所吸引,“我研究很多种鲸、豚一类海洋哺乳动物,不过最关注的还是中华白海豚。在香港这么繁忙的水域当中,这样的环境之下,中华白海豚还能栖息下去,确实它们有自己非常了不起的地方。中华白海豚有非常不一样的独立性格,这确实非常吸引我。”它们有自己的社会生活,“刚刚成熟的年轻雄海豚非常善于社交,会在不同‘社团’之间串门。而海豚母亲之间则会互相帮助照顾彼此的孩子。”布莲诗还发现,中华白海豚有与众不同的“人情味”,“幼豚长大以后,雄性基本会离开,但是雌性会留下来帮助母亲照顾弟弟妹妹。”她曾经拍摄到过幼海豚刚刚降生的第一次呼吸,“可惜我只拍到了它和母亲,没有拍摄到它们后面,有另一只海豚在帮助小海豚浮出水面呼吸。”布莲诗认为,这种分布在沿海区域的海豚,因为长期与人类共处,才发展出了这些较为严格的社会结构,“它们需要这样的社会来共享一些资源,这是中华白海豚比较特殊的一点。”根据她的研究,在广阔的海洋上遇到的其他种类的海豚,其“社会组织性”远远不及中华白海豚。

“观豚游”促进提高保护海洋意识

  中华白海豚的生活如此富有感情,而它们面对的环境却不容乐观。由于它们生活在近海,“船运和渔业对它们的影响都非常大”,布莲诗很忧虑。“它判断水下情况、捕鱼和与同类沟通,主要依靠它的声呐系统。但是现代船只经常也使用声呐系统来导航,在船运发达的地方,比如香港,它就很受影响。这就好像你去一个派对,音乐声音非常响,你只能听见附近人的声音,会极大影响你的判断。”近年来常有中华白海豚误入淡水或者搁浅,很大程度上的原因,都是它们的声呐系统被各种噪音影响,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而在海洋资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渔民们捕鱼,也自然地会影响到中华白海豚的觅食,“他们都在同一个碗里吃饭”,布莲诗比划着说道。

  “陆地上很多活动都会影响到海洋。”邝力存说道。WWF曾经为香港西区海面的开发提出过建议,同时也为香港新机场的开发提出过建议,其目标都是保护中华白海豚。“迪斯尼、海底隧道、机场,几乎所有的建设都会影响到海豚的生活。”在修建新机场时,需要在海床上钻洞,震动非常巨大,会导致海豚的声呐系统大大降低能力。布莲诗就向开发商提出了建议,“我们建议做一个充满空气的塑料管,把工地围起来,这样震动的力量会通过通到海面的塑料管释放出去,减少80%的影响。开发商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布莲诗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生物学家,并不需要考虑成本等经济问题。不过邝力存指出,“我们给开发商和政府的意见通常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一定会有中间的解决方案。”

  除了对破坏海豚生活环境的行为提出解决方案,向公众推广也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其中旅游是重要的一个部分。观豚,现在已经成为香港旅游的一个重要项目。WWF也要给组织这类活动的旅游机构提供建议。现在香港对于中华白海豚的认知度,已经达到了80%,“这其中有社会各个层面的人,大家都有了保护的意识”。

  布莲诗心目中,未来中华白海豚保护的希望,“大概是广西三娘湾”。三娘湾和香港的情况非常不同,“那里的环境保持得很好,污染很少,也没有密集的船运。”当地的渔民和海豚关系也不错,“那里的海豚会喜欢跟着渔船,这样能很方便地找到吃的。”最近几年,三娘湾也开始了观豚旅游项目,乃是内地仅有的观豚地。“其他几个地方的种群,没有这里的大,环境也不如这里好”,布莲诗解释道。2006年布莲诗曾经帮助三娘湾当地渔民组织的旅游机构定了“观赏海豚守则”,除了对船只运行提出建议之外,也对观看海豚的人们提出了行为准则的要求。“如果你看到海豚就非常激动,大吵大嚷地猛追过去,海豚会非常紧张地逃跑。所以要尽量减少对海豚的影响,不要过分热情,和它们之间要保持距离。”观看海豚,在她看来,也并非仅仅是“看完了回家就算了”,“你可以意识到保护海洋的迫切性,海豚面临的危险。”

  相关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中华白海豚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鲸目,海豚科,白海豚属,也叫印度洋驼背豚,有“水上大熊猫”之称,粤、闽、港、台、澳的渔民以海上女神妈祖婆的名,称它为“妈祖鱼”。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确定中华白海豚作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中华白海豚的寿命一般为40年左右,成熟需要3~5年,雌海豚孕期长达11个月到1年,每3~4年才生育一次,每次只产一个幼仔。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