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奥运熊猫只听四川话
2008-08-10

可爱的大熊猫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特殊使者,8只来自四川卧龙的大熊猫自抵京的那一刻起,就受到了人们超乎寻常的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外界盛传这群小家伙只听得懂四川话,对其他语言置若罔闻。7日,本报记者来到北京动物园,为你揭开“奥运熊猫”神秘的面纱。
 

现场初探:小家伙成了明星

下午2点,记者到了北京动物园,正赶上小家伙们的午餐时间,地上到处都洒落着吃剩的竹笋皮。奥运熊猫馆为全封闭状态,有草坪、假山、水池、木桩等。玻璃墙外,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憨态可掬的小家伙们引得大家纷纷驻足,很多人掏出相机,一阵猛拍,面对游客的长枪短炮,小家伙们倒显得见怪不惊,镇定自若。

据饲养员刘娟介绍,这8只大熊猫就是由全国公众票选出来的奥运大熊猫欣欣、欢欢、福娃、安安、风仪、朵朵、朗朗、翠翠。5月24日送抵北京后,每天接待的参观游客就达1万人之多。

奇特反应:它们只听四川话

8个国宝同时进驻北京动物园,这让该园的工作人员兴喜若狂。不少人有了借喂食之机欲接近小家伙们的想法。“欣欣,吃午饭啦。”不知何故,每次工作人员呼唤,8个小家伙始终没有半点反应。刘娟用四川话呼唤之后,奇迹发生了,8个小家伙们齐刷刷地朝她走了过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就算我们说普通话,它们同样能听懂。”刘娟说,大熊猫生性

谨慎,警觉性很高,平时与饲养员接触时也主要靠声音来辨别来人的身份。接触时间长了,它们就对饲养员的声音形成一种特别敏感的条件反射功能,并非外界盛传的只听得懂四川话。

天气酷热:水和冰块降温

离开四川卧龙赶赴北京,对这些浑身上下被毛皮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家伙来说,酷热的天气是最大的挑战。

刘娟说,大熊猫最适宜在26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生存,这对正值高温天气的北京来说,这个要求显然有些苛刻。奥运熊猫馆乃北京动物园特别为这些小家伙们修葺而成,总共设置了4台大功率空调降温。工作人员还每隔几个小时就用水和冰块为它们降温。

来源:四川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