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壳
出生称重量
展翅欲飞 本报记者 吴煌 摄
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昨天,浙江大学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培育的世界上第一只全过程人工孵化的朱鹮和它的另一个兄弟一起,被正式移交给了“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工程项目德清下渚湖湿地的饲养员,送回德清下渚湖湿地和它的父母团聚。
两只朱鹮都是帅哥
两只小朱鹮出生在浙大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实验室,被分别命名为1号和2号,人工育雏工作由浙大生命科学学院葛云法老师负责。
葛教授还给他们做了性别鉴定,结果“两个都是帅哥。”
朱鹮幼鸟兄弟健康活泼,面对兴奋的人群和不停的相机的“咔嚓”声毫不害怕,尤其是“哥哥”,不时展翅,向人们展示它强健的双翅。
葛云法告诉记者,朱鹮的孵化期是28天左右,从前孵化都是到孵化末期才送到实验室进行孵化,这两只朱鹮则是全过程的人工孵化。
葛云法40余天与幼鸟朝夕相处,对它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了然于胸,在交接仪式上,他充满感情地说:“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喂养,第一只雏鸟44日龄,体重由出生时的56.3克增长到1200克;第二只雏鸟32日龄,体重由出生时的57.3克增长到1078克。羽翼长长了,羽毛丰满了,先前的‘丑小鸭’成长为健壮的‘小帅哥’了!”
“今天要送走这两个小东西,我昨天晚上到两三点才睡着。”他笑着说,“真有点舍不得。”
他指着一旁正在展示的两只朱鹮说:“他们倒是早早地睡着了。”
●相关新闻
浙江已有50年未见野生朱鹮
在国际鸟类联盟受生存威胁的鸟类名录中,朱鹮被列入濒危等级最高的极度濒危级。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朱鹮也被列为濒危等级最高的濒危级,成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的“国宝级”旗舰物种,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并称我国“国家四宝”。
据省林业厅副厅长叶胜荣介绍,历史上,朱鹮曾是浙江省的重要物种,但自1956年在宁波采集到3只标本后,“浙江大地上未发现朱鹮踪影”。
浙江朱鹮易地保护暨野外种群重建课题首席科学家方盛国教授表示:“我们希望能在5年时间内,实现人工繁育的朱鹮在下渚湖的放飞,从而为朱鹮在我国曾经的分布区的种群复壮提供示范。”
来源:华夏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