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该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并让良好的环境科学地在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作用?如今,一些地方决策者的思路越来越灵活了。
为社会和百姓更好地创造财富当然是首选。
虽说是首选,但怎么创造可是大有讲究。广西壮族自治区江州区新和镇的一篇“水文章”,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思路和技巧。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毗邻清澈透明、景色秀丽的黑水河,新和镇巧借黑水河宝贵的资源,做足“水文章”。拼环境容量、拼资源吗?不,他们选择了另一条发展道路,让洁净的河水、优美的环境为自己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
正如同欲能攻必先善守,要用好当地的环境资源,必须先学会保护。做好“水文章”,新和镇选择了环境优先。
环境优先,在新和镇人的眼里,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一切为环境让路,而是致力于强调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适应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抓住水的特点对规划和发展进行定位。
根据环境禀赋确定发展规划,依据水环境容量和特点,确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门类、规模。新和镇牢牢地抓住了这一关键。他们根据黑水河流域环境容量的条件和自然资源特点,在编制各类规划、进行园区开发建设之前,都进行了专门的环评,确定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建设中,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开发的重要前提;依据流域环境要求,按产业链引导布局,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严把环保准入关口,努力降低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而根据环境敏感要素抓好监管和治理的重点,则是新和镇做好“水文章”的重要保障。发展靠水,就必须重点保水。新和镇重点抓住糖业、淀粉、酒精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污染减排工作,严格将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企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指标内;帮助和督促水污染物排放大户引进先进工艺、实现技术升级,由末端治理转向清洁生产和源头控制、全过程控制;密切关注水环境变化动态,力争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出现问题立刻解决。同时,通过工业布局的调整优化,形成了制糖、造纸、淀粉、建材、酒精等多种工业产业互动互进的发展格局。
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遵循资源环境的禀赋特色进行准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制定地区发展的规划、产业门类及规模,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并针对环境要素有重点地加强监督管理,落实环保责任,强化环境保护政绩考核。无疑,这是区域发展正确的思路和方向。这一做法的真正内涵,在于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了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依据当地环境的特点和优势资源,确定与之相适合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真正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统筹,使经济与环境做到了相互适应、相辅相成。
新和镇的做法其实早在多年前就为有识之士所倡导,然而应者寥寥。究其原因,不外乎一些地方政府决策者长期以来始终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立,在沿袭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经验左右下,片面地固守要发展经济就必然会牺牲环境的错误观点,没有科学地认识到资源环境的基础性作用及环境与经济的深层次关系,在急功近利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影响下,更缺乏寻找两者结合点、发挥两者互促性的耐心和勇气。由此,根据地区资源环境禀赋特色科学定位、和谐发展,才会成为现实中难以企及的坐标。近些年,环境优先的理念逐步树立并流传开来,但对于很多地方来说,如何理解并真正做到环境优先,恐怕仍有不少疑惑,甚至会单纯出于字面意思的理解,而对这一理念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新和镇用自己的做法,生动地诠释了环境优先的内涵,让人们认识到,经济与环境两者相谐才能共生共荣。由此,新和镇的发展之路才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不仅做强了适合自己的工业,更衍生出养殖业和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
灵活的思路取决于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有开阔的视野。
好的环境该怎么用?先开展环境规划,以环境规划确定城市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先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总体规划后再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这势必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环境保护,环境规划难免成为摆设和样子。先开展环境规划,根据环境确定发展模式,才可因势利导,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好的环境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条条大路通罗马。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绝不是只有钱就能行。
对环保少一份偏见,就会离科学发展观近一些。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