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给大熊猫留下阴影
2008-07-18

  7月9日,生活在福州熊猫世界的四川卧龙地震灾区大熊猫悠然自得。6月24日,4只来自四川卧龙地震灾区的大熊猫转移到福州。

  5月18日,通往汶川的西线道路抢通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开始了首次圈养大熊猫疏散转移。从5月23日起,除分三批向雅安碧峰峡基地转移大熊猫25只外,又陆续向昆明、武汉、福州、广州等地转移22只。如今,身处异地的大熊猫是否已从地震的惊恐中恢复过来?

  震后大熊猫:多少有些心理阴影

  7月5日上午,雅安碧峰峡基地内,鸟鸣花香。记者看到,专门为大熊猫搭建的17套活动板房已装好8套,预计1个月内就可以完工。

  这些板房按照大熊猫标准圈舍尺寸建成,每间被分成一左一右两个“单间”。“单独居住,才能让大熊猫尽快找回地震前的生活状态。因为成年大熊猫习惯独居。”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动管部部长黄治介绍,5月23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向这里转移来6只大熊猫,6月18日又转移了13只,7月又有6只大熊猫安置到碧峰峡。为保证大熊猫有“房”可住,碧峰峡基地加快了扩圈速度。

  目前,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数量增加了一倍。“不用担心它们吃不饱,箭竹科的40多种竹子在碧峰峡基地周边广泛分布,大熊猫的食物不成问题。”黄治说。

  然而,要让转移来的大熊猫对新家园满意,绝不只是保证它们有房住、有竹子吃那么简单。据黄治介绍,经受地震惊吓和长途跋涉后,疏散来的大熊猫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阴影。

  圈养大熊猫:赞美加抚摸消除恐惧

  “地震发生后,有些大熊猫开始不停地在圈舍里走来走去,显得十分烦躁不安。”从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陪护大熊猫“姐妹花”草草和喜妹转移到碧峰峡基地的饲养员郑元明回忆,一旦有晃动和响声时,大熊猫们会很惊恐,“只有听到饲养员用熟悉的声音呼唤自己的名字后,它们才开始慢慢平静下来”。

  闲聊中,很快到了大熊猫进食时间——上午11时20分左右。“草草,饿了没有啊?”一听到郑元明熟悉的声音,大熊猫草草立即踱着慢悠悠的步子来到笼子边。“草草真乖,真听话。”郑元明一边将窝头掰成小块一个个地递到草草前爪中,一边抚摸它,并不停地说一些赞美的话。吃完手中的窝头后,草草又伸出爪子要。郑元明爱怜地时而拍拍它的爪子、时而摸摸它的额头。“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对话,可以让大熊猫感到安心,拉近彼此的距离,使它们逐步恢复原本的生活状态,渐渐消除地震带给它们的恐惧感。”郑元明解释说。

  与此同时,转移到省外的卧龙大熊猫们,同样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适应期。

  6月26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饲养员肖毅陪同3只大熊猫转移到昆明。刚到云南野生动物园时,大熊猫美茜总是闷不作声地跟在肖毅的屁股后面。美茜是肖毅一手带大的。“以前看到饲养员,美茜会发出小狗似的吠声表达愉悦;地震发生后,每当饲养员出现时,受到惊吓的美茜只凑过去眼巴巴向外瞅,但不出一声。”肖毅介绍,此次赴昆的3只大熊猫还不满两周岁(相当于人类的6岁),因为刚经历了地震,它们没有安全感,因而不愿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只习惯于跟熟悉的人在一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爱心饲养和心理抚慰,它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现在,每当有游客来时,3个小家伙就喜欢跑来跑去,摆出各种造型逗人开心。

  野外大熊猫:心理干预要适度

  然而,并非所有的大熊猫都需要心理干预。

  7月7日下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幢大熊猫圈舍内,记者见到了来自碧峰峡基地的截肢大熊猫“戴立”。此时,它正悠闲地在笼子里吃着可口的竹子。

  “它是最坚强的大熊猫之一。”

  来自卧龙的饲养员张鑫将一个苹果分成数小块,逗起戴立。虽然缺少了左后腿,但美味当前,戴立仅靠单腿站立,手掌一挥,就轻松地从张鑫手里抢过苹果。

  张鑫说,7年前,本在野外生活的戴立因左后腿骨折,被村民救回碧峰峡基地后做了截肢手术。在地震发生后那几天,戴立和碧峰峡基地很多大熊猫一样,曾一度有些食欲减退和精神烦躁,但很快,经它熟悉的饲养员通过“爱心饲喂”,戴立迅速地恢复到震前的精神状态。“具有野外生存经历的大熊猫自我调节能力比圈养大熊猫更高。”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饲养管理部部长黄祥明认为,大部分大熊猫都不需要心理抚慰。

  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告诉记者,目前,卧龙转移出去的大熊猫,90%以上已基本恢复到震前状态。“我们不要把大熊猫想得太脆弱了。”黄祥明称,一个物种在野外要生存两百万年,有自己的适应力。别看大熊猫动作很慢,如果没有自己的适应力,这个物种早就消失了。

  他认为,为了今后能够实现圈养大熊猫的大规模野外放养,人类过多干涉大熊猫的生活并不是件好事。

来源:搜狐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