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运河之都风采重现
2008-07-13
山东省济宁市横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贯穿境内,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使它“南通江淮、北达幽燕”。这里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是元、明、清三朝的京杭大运河最高管理机构所在地,被誉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

碧波荡漾的京杭大运河济宁段

    近年来,济宁对流经城市的195公里运河段进行了全面治理,修复了沿岸一批重要的古迹和景点,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一批体现水乡情趣和自然风貌的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野趣公园,初步形成城水相依、双河抱城、河湖一体、碧水灵动的水城风貌,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重现运河之都的风采。

  微山湖全面退耕还湿

    再现接天莲叶无穷碧

    6月的微山湖碧波荡漾,一望无际,万亩荷花荡中,接天莲叶铺向遥远的天际……山、岛、森林、湖水、渔船、芦苇、荷花和谐统一,构成了“鲁南明珠”特有的美丽画面。

    “5年前,这里还都是天然涝洼地(湿地)改造成的耕地,种着密密麻麻的小麦和大豆。”微山县环保局局长于恒启说。

    位于济宁南部的微山湖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总面积1266平方公里,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相连而成,通称南四湖。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加之上游造纸、化工等企业排放污水,一度使南四湖约38万亩湿地遭到破坏,清澈的湖水、鲜嫩的莲藕与水鸟、游鱼一同消失。

    2003年,南四湖被正式确定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走廊和重要的调蓄区。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南四湖畔的乡亲们在原来耕种粮食的土地上种下芦竹,拉开退耕还湿的序幕。

    “济宁在7个县市区全面展开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共退耕还湿、退渔还湿77平方公里,累计完成人工种植湿地7000亩、修复湿地5万亩。”济宁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敬说。

    几年以后,湿地建设不仅让鸟儿飞回来了,小鱼儿又看见了,水慢慢变清了,也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2006年,微山县昭阳街道西万三村的张延亮种植3亩芦竹,亩均收获1.5吨,按每吨500元计算,收入2000多元。“这还不算补贴的钱。”他说:“政府每亩给400元补贴,芦竹种子免费提供,还出面与3家造纸厂签订长年收购合同,使大伙没了后顾之忧。”

    变末端治理为过程利用

    这里的烟囱不冒烟

    走进位于济宁高新区的菱化集团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厂区清洁整齐,粗细不一的各种管道将一个个大罐连接起来,除了机器运转的声音,不仅见不到又黑又臭的污水,就是高耸的烟囱也看不到有烟冒出。

    “许多人看见烟囱不冒烟,以为公司停产了。其实是我们转变了生产方式,变污染物末端治理为过程利用、阶梯利用,通过高新技术基本实现了零排放,烟囱当然不冒烟了。”公司执行总裁杨玉岭说。

    清洁生产技术的使用,不但实现了零排放,也使生产味精的玉米全粒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9.5%,几近吃干榨尽。菱花集团每生产一吨味精,就可从废水中回收胚芽、蛋白粉、复合肥等副产品2.5吨。“废水的资源化不仅彻底消除污染,而且企业每年从中收益高达1.28亿元。”杨玉岭自豪地说。

    菱花集团只是济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宁致力发展循环经济,成功破解煤矸石与粉煤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酵行业高浓度废水分级提取和残渣制肥、造纸等高耗水行业节水等重大课题,并全面推广。去年以来,相继完成48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选择济宁高新区等4个工业园区和兖矿、菱花等10家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先导示范单位,从多方面倾斜扶持,取得明显成效。

    三大工程推进治污减排

    打造碧水蓝天新济宁

    穿城而过的运河水波清清,河道两岸仿古风格的店铺阁楼错落有致,小桥垂柳闪动着水城的灵秀……如今的济宁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然而,10多年前的济宁却是另一番模样。“出了济南向南行,闻到臭味到济宁。”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环境。巨变源于济宁通过实施“碧水行动”、“蓝天保卫战”和“生态济宁建设”三大工程,扎实有效地推进治污减排工作。

    与大运河一墙之隔的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医药企业,南北两个厂区每天实际排水量达15000吨。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杜建方介绍,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2.4亿多元治理污水,每年的运行费达2500多万元。现在所有废水经过两套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都能做到达标排放,并通过城市污水管网进入济宁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化处理。

    济宁市的煤电化、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和纺织等主导产业企业都很注重生态保护,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忘追求环境效益。经过努力,2007年,济宁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实现了“双下降”,化学需氧量削减5.07%,二氧化硫削减11.11%。今年上半年,该市计划实施的治污减排项目已完成80%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削减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