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保护区的北鲵期待保护
2008-07-03

    天山网讯(记者林思文 左进国报道)每年6月,原本是天山草原水丰草茂的季节。然而,今年因为罕见的干旱,草原处处显得比往年萧条,呈现在眼前的只是稀稀点点泛黄的绿色。

    6月25日,笔者专程来到距离温泉县城五十多公里的一个叫阿拉图的地方,对这个没有设为保护区的新疆北鲵栖息地进行实地探察。

    这条栖息有新疆北鲵的阿拉图小溪,水沟全长5000米左右,宽不到两米,水流较小,是近年牧民新发现的一处新疆北鲵栖息地。随行的哈萨克族牧民努尔别克告诉笔者,在这一带居住有三十余户牧民,他们在4年前就知道这里有“娃娃鱼”(当地牧民对新疆北鲵的称呼),那时候随便翻几个石头就能看到“娃娃鱼”,“这两年嘛不行了,很难找了。”

    笔者看见,牧民口中当时水流潺潺、北鲵遍布的小溪,现在已是石头裸露,干涸得见不到一滴水了。同时,因为这既是新疆北鲵的栖息地又是牧民的夏季牧场,每年6月以后都有牧民来此放牧,在草场上随处走动的牛羊等牲畜会踩死大量的北鲵,踩伤北鲵的卵胶囊,严重威胁北鲵的生存和繁殖。

    “快看!这里有死‘娃娃鱼’!”我们在寻找新疆北鲵的过程中,发现了几条新疆北鲵尸体。“这可能是牲畜踩死的。”努尔别克说。

    据有关部门最新资料显示,世界独有“活化石”孑遗动物新疆北鲵数量逐年锐减,已由最初发现的8000尾降至目前的2000尾左右。新疆北鲵是目前新疆惟一存活下来的有尾两栖动物。为加强对北鲵的保护,1997年底,新疆在温泉县苏鲁别珍建立了面积为1000公顷的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但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还有两处栖息有新疆北鲵的地方没有设立为保护区。

    由于新疆北鲵栖息地生态环境恶劣,饵料贫乏,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为的干扰和破坏,牲畜踩踏,违法捕捉,使新疆北鲵日趋濒危,数量急剧下降,这对保护区外的这些脆弱珍稀动物的生命是致命的威胁。

来源:天山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