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的皮肤上有各种伤口和刮伤痕迹。
村民将白海豚打捞起来。昨天清晨,西江九江段出现一头已经死亡的中华白海豚。
本报讯 记者陈辉鹏报道:昨天清晨,一头中华白海豚出现在西江九江段,当地渔民发现时,白海豚已经死亡。随后,渔政部门将其拖到岸边。昨天下午,死亡的白海豚被送往中山大学进行解剖。
昨天下午3时许,记者接报后赶至位于南海九江沙口直街的小码头。尽管当时正下着倾盆大雨,但仍有不少周围的村民冒雨到码头观看白海豚。记者来到小码头边,看到一头中华白海豚身上套着绳索连接码头,正随着江水起伏着,渔政人员正冒雨在旁边守护着。据最先发现白海豚的南方村委会村民何广源介绍,昨天清晨6时多,他正驾驶渔船在西江作业。在九江大桥下游400米处一个名为“担担沙岛”的小岛浅滩附近,何广源发现了一条白色的“大鱼”。
“我看那大鱼有两米长,加上尖长的嘴巴,凭着多年的打鱼经验和之前在电视上看过,我当时就猜到这应该是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 (下转A2版)
何广源说:“那时候它游动的动作很微弱,有点奄奄一息,过了一会儿就肚皮翻上,一动不动了。”此时,这条中华白海豚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了。何广源看到白海豚翻白,怕它沉下去或者被江水冲走,赶紧用绳索将其套住,并打电话向九江镇农办和渔政部门反映。
据在码头守护的广东省渔政总队南海大队长覃安乐介绍,昨天上午接到九江镇农办报告的情况后,他一面向省、市渔政部门报告,一面赶往现场。中午1时40分许,终于将这头已经死亡的白海豚拖到沙口直街小码头。据渔政部门初步测量,这头雌性中华白海豚身长2.6米,胸围1.6米,体重超过200公斤。记者看到,这头白海豚的头部和身上都有刮伤的伤口。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万焕通带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下午4时10分,村民们将白海豚抬到岸上。半个小时后,白海豚被装上汽车送往广州。据万焕通介绍,这是一头成年的白海豚,估计有十多岁,身体状况不太好,可能是患病之后误入内河。万焕通说,这头白海豚将送到广州中山大学生科院进行解剖、分析,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随后,白海豚将被制作成标本,该过程大约需要3个月。
据渔政部门介绍,6月9日至13日都发现中华白海豚出现在西江肇庆江段、高明江段,渔政部门已经加强渔政执法船巡航工作,密切关注中华白海豚的动向,并沿途对渔民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制宣传,强调不能伤害中华白海豚。(报料人林先生奖金100元)
相关链接
“水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属于哺乳动物中的鲸豚类动物,是世界濒危物种,199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俗称白忌、白牛、白海豚,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中华白海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最北可达长江口,最南达广西沿岸。较为集中在广东珠江口、福建九龙江口和广西钦州海域。其中珠江口数量最多,仅约1000头左右。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群体,主要分布在河口的伶仃洋、万山群岛和香港西南部水域。
新闻链接
2006年2月17日,南海区里水镇岗联蒲北村村民在桂和路里水镇新庄桥段的河涌发现一头迷途的中华白海豚,村民自发奋战4个多小时倾力解救,最后白海豚失血过多,在被护送往番禺莲花山海域途中死亡。
来源:佛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