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隔江相望,漂亮的高楼大厦与林立的工厂烟囱参差交错,这种景观是浠水县散花镇渔民黄东来十几年前对黄石最深的印象。现在,黄东来的这种印象逐渐淡漠,因为对岸漂亮的楼房越来越多,而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逐渐变少;去年9月份以后,黄东来发现那根最长的烟囱也消失了。原来这根被称为“中国第一”的黄石发电股份公司150米高的大烟囱被爆破。
也是在那天,对岸的黄石拉开了节能减排攻坚战的序幕……
黑烟囱的消亡
“烟囱经济”在很长时间里作为工业兴衰的标志,见证了黄石这个老工业城市的历史变迁。
黄石是一座典型的煤烟型工业结构城市,在城区最多时有大小烟囱100多座,城区每年飘下粉尘量高达6000多吨。多年来,在大街上步行,污浊的空气甚至会呛得嗓子发疼,熏得眼睛流泪。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黄石这座资源型城市曾一度换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由来已久,“光灰城市”的帽子一戴就是几十年。
绵延百里的黄荆山是上苍赐予黄石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山脚下的村民一度“咬定青山不松口”,在此开山采石、烧石灰,成天炮声隆隆,浓烟滚滚。如今,百余里的黄荆山至长乐山留下30多个开山塘口,如额头上道道伤痕,留下永远的遗憾。
黄石市环保局局长王增倍算了一笔账:现在修复一个开山塘口的投入,是过去一个开山塘口产生效益的十倍甚至几十倍,恢复生态则需更长的时间。“宁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保住一片蓝天,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黄石市委书记王振有多次强调、逢会必讲。
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2、3号窑,曾代表了当时国内水泥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华新型”水泥窑因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而逐渐被新型干法窑所取代。始建于1979年的黄石矿务局水泥厂,因缺乏有效的除尘治理,高耸的烟囱浓烟滚滚,污染不断加重。整治无望,黄石市政府果断下达了关停转产的通知。2005年新年第一天,该厂正式关门。附近村民第一次可以坐在庭院里美美地晒着太阳拉家常了。“十五”期间,黄石城区关停并拔掉60多座黑烟囱,仅剩的30多座烟囱或进行了除尘设备的改造,或改油作燃料。
眼下,黄石人不经意间发现:大街上穿白色服装的人多了起来,脚上的皮鞋也不像以前那样天天要擦了……
破立之间和谐发展
作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工业既是黄石的根基,又是污染的重要来源。让该市领导忧心的是,既要改变污染的现状,又要把工业经济搞上去,到底应该怎么发展?市长王建鸣坦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是我们这个老工业城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黄石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兴建项目做到环保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十五”期间,该市环保投入21.67亿元,治理污染源310处。严格按照“新账不添、老账多还”的思路,加大新建项目管理力度,凡是粉尘、灰尘、烟尘污染的项目,一律拒之门外。近几年,该市先后否决了在磁湖边建设沥青厂,在长江边建设红矾钠厂等10多个总投资20多亿元的环评不达标项目。
两年前,大冶市某镇费九牛二虎之力,与重庆一家水泥公司草签了协议,计划在黄荆山新区投资10亿余元,建设年产水泥500万吨的水泥厂。据预测,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税收3000多万元。然而,就在项目开工前,一封市民举报:“在此建水泥厂会产生噪音和粉尘,从城市长远利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角度考虑,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发展。”
黄石市政府从谏如流,现场“拍死”了即将动工兴建的水泥厂。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取缔了1000多家“五小”企业,从源头上切断了大气污染源。
在淘汰落后过剩生产力的同时,黄石又打响了节能减排攻坚战。
黄石兴华生化公司通过企业技术改造后,使柠檬酸生产综合能耗下降8%以上,每年为公司节省燃料费500万元,同时生产的有机肥还为公司带来了年均1000万元的收入,年创经济效益达到2000万元以上。
“我们的工厂无废物,如果有废物,也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谈及资源与废物的辩证关系时,该公司的总经理蔡再华指着新上的柠檬酸废水循环使用项目说。
在黄石西塞山区的芳通公司的山坡上,一个三层的瀑布池里汩汩涌出的清澈的水,显现春天所独具的生机和活力。而这些美景竟“源自”60万吨废水。“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冷却水,原来用于冷却后的水都作为废水排掉了,每月要消耗5万吨左右。现在通过循环反复使用,每月的耗水量降到了现在的7000吨左右,一年可节水50多万吨,节约资金1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牛南钢扳着手指算了一笔账。
大冶有色公司曾经有一座300多万吨的“渣山”。该公司实施科技攻关项目,利用这些矿渣每年生产铜精矿4万多吨,随着巨大“渣山”的变矮、变小,公司年增效益达3亿多元。华新公司开展以消纳城市可燃、有毒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为重点的技术研究应用,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
目前,在黄石,废料已资源化,被吃干榨尽,让每一个循环链条都能成为利润源泉。
据统计,去年黄石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1%,全年共削减二氧化硫0.85万吨、化学需氧量800吨,削减量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13家重点能耗企业万元产值能耗1.3吨标煤,同比下降22%。
连续4年,该市达到或优于二级以上的优良天气都在300天以上。2005年,黄石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又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全省唯一得到两项殊荣的城市;2007年黄石还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