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公众曾对废品进行创意再利用
2008-06-09

74.6%公众曾对废品进行创意再利用
民调显示,83%的公众不赞同过度包装;68.3%的公众认为应对塑料袋费用征收环保税
实习生 陈茜 彭晓妍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9  

     近日,某私企职员程小露前往北京市大望路的麦客隆超市购物。在排队付钱的时候,她看到多数人没有向收银员索要塑料袋,而是选择双手捧着物品就走了。小露有些疑惑:以前,有些人买条口香糖都会要塑料袋,今天怎么了?收银员告诉小露,如果要塑料袋,需要另付两毛钱。
    6月1日起,全国实行“限塑令”。在各大网络论坛上,多数人表示对“限塑令”前景很看好。但也有人担心“限塑令”只是“治标不治本”,面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过度包装和过度消费等浪费行为,人们也许并不在乎这两毛钱。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联合腾讯网新闻中心开展了一项调查(6658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限塑令”后,25.3%的公众表示会使用环保购物袋,21.6%的人表示会自备袋子。但是,仍然有18%的人表示会使用塑料袋;30.5%的人表示“看情况”。此外,有45.6%的人认为,创意节能环保的生活值得提倡。

    把洗碗、洗脸刷牙的水积攒起来冲厕所;菜永远只买一天吃的量;冰箱只在夏天开两三个月……牛晓军因为这些“很环保”的举动,被朋友们亲切地叫做“牛老抠”。不过牛晓军并不觉得自己抠:“现在很多人太浪费,不注重环保。我希望自己生活得更环保一些。”

    牛晓军今年30岁,陕西铜川人。在他的影响下,周围的朋友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五一”长假,牛晓军和几个朋友去露营,活动结束后,他看到从前总喜欢随地丢垃圾的老李开始主动收拾“残局”。老李说:“‘牛老抠’在这儿,谁还敢不环保点儿?”

    朋友对牛晓军的“配合”,让北京某外企秘书叶青多少有些羡慕:“我周围很多人都缺乏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去厕所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不及时关水龙头。有时候我提醒他们,他们会说我瞎操心,或者干脆说‘这是公家的,关你什么事?’”

    说到浪费,叶青对于商品“过度包装”更是深恶痛绝。“几十块钱的月饼,放进漂亮的独立小包装,再整个华丽的大盒子,就能卖到几千块。一瓶红酒,不说它价钱多少,用丝绸一裹,再加个显眼的包装,又是天价。”出于业务需要,叶青经常代老板买一些礼品。“这些包装都不利于回收。如果我自己买月饼,只买最原始包装的,越简单越好。”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如月饼、红酒等,都有层层“豪华”包装,83%的公众不赞同,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不利于环保。

    据中国包装网调查,我国现在每年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就达到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木。据环保部门统计,在1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约为28万吨,其中2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

    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曹建萍认为,“‘过度包装’是商家牟取暴利的一种手段。作为消费者,应该拒绝购买这样的商品,让‘过度包装’彻底丢掉市场。”

    “部分商家在‘过度包装’问题上缺乏社会责任。”牛晓军认为,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特意把包装搞得很“隆重”,却不考虑到再回收和垃圾处理的问题。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商家,应该慎重考虑环保问题。”

    面对“限塑”后开始的对购物袋进行收费的规定,一些民众将关注的焦点移向了费用的去处。

    “现在一个袋子卖两三毛,这笔收入该不该拿出一部分来用于环保?”叶青提出,既然出于环保目的“限塑”,就应该从这部分收入中拿出一笔钱用在环保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调查显示,68.3%的公众认为,既然出于环保目的“限塑”,就应征收“环保税”用于环保。

    牛晓军则提出要给商家施加压力,因为“限塑”多出了额外收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施加压力,让他们把这部分收入拿出一些来搞环保。而商家作为盈利者,他们也有义务这么做。

    但康先生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这样的干预容易打击企业积极性,甚至导致企业将环保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调查显示,15.8%的人认为,商家盈利是市场法则,无可厚非。

    “节能环保还需要有一些创意。”在扬州一家银行工作的王倩定期会把废纸搜集、整理整齐,用来打印材料或写东西。等到两面都写得密密麻麻,她还会把纸折成小方盒,用来盛放零碎垃圾。同事们都为她的创意赞叹不已。

    懂得用创意为环保生活创造“情调”的不止王倩一个。在此次调查中,74.6%的人表示曾在生活中通过“创意”对废品进行过再利用,其中64%的人表示自己“偶尔”这样做,10.6%的人经常这样做。

    河南的婉子是艺术设计专业在读学生,前不久她刚把一条过时牛仔裤改成上衣,还穿着上了街。婉子告诉记者,她如今正在构思把汽车上的彩绘设计用到自行车上,吸引更多的人用自行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近年来,广州、厦门、上海等地都出现了很多以“环保”为主题的“创意市集”。去年年底在上海,就出现了用冰棒棍制作的项链和吊坠以及用废布料和旧纽扣制成的戒指等。

    人们对创意环保生活的看法是什么呢?调查显示,45.6%的人认为创意节能环保的生活值得提倡;41.8%的人认为创意节能环保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