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生现场,有翅膀飞的飞了,有脚的跑了,没脚的也爬走了。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省鸟”白鹇。
本报讯 (记者刘幸 通讯员李涛)昨日,省林业局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了我国首次冰雪灾后野生动物野外放归活动,共有29种1402只(条)野生动物被放归南岭用于修复受损的生物链。据介绍,低温冰冻灾害后,南岭生态恢复速度较预期慢,南岭地区因灾死亡了大量野生动物,恢复原状所需时间远远超过30年。这次放归活动的野生动物均经过检疫且身体健康,在南岭地区有自然分布,有助于修复南岭受损的食物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生态恢复速度比想象中慢
今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特大自然灾害使南岭地区的森林遭受灭顶之灾。四个多月过去了,生态恢复的速度却比想象中的慢。昨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乳阳管理处负责人陈振明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受灾面积大,资金缺乏。
记者驱车沿山路盘旋而上,四个月前光秃秃的牙签林已经消失了,大部分树木吐出绿叶,但是林相不好,一派干瘪瘪的景象。每走一段路,总能看见大量杉木横七竖八躺在山坡。据介绍,那是灾后砍伐的木材,承包商正加班加点处理商品林,卖个好价钱。而生态公益林区,情况则糟糕些,在乳阳管理处的瀑布群风景区,不少被连根拔起的树木仍留在林间、横在瀑布前,枝叶全无。不过,大量重伤树木已在断枝处、在倒伏的躯干上萌发新芽,林间蝉鸣中已夹杂数声鸟啼,不似此前的“万籁死寂”,自然界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封山得力,受灾初期所担心的火灾、泥石流、病虫害都没有大规模爆发。“火灾有过苗头,很快就被扑灭了;泥石流也有过,都是常态;病虫害到现在还没有,我们一直在密切监测。” 陈振明表示。
动物受灾更严重修复时间更长
今年初的低温冰冻灾害使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野生动物资源的损失可能比植物更加严重。植物恢复灾前林相要30年,而动物恢复灾前的情况则要超过30年。昨日,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办负责人卢开和表示。
林业局初步调查评估,南岭地区因灾死亡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鸟类比以往减少的幅度可能超过50%,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蟒蛇、黄腹角雉、水鹿、短尾猴、白鹇(省鸟)、猛禽等,而且数量较大。此外,还发现大量动物、昆虫死亡。它们主要是树上活动的鸟类、不善于迁徙的畜类。
放归动物经过检疫身体健康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胡慧建博士表示,灾后调查发现,省鸟白鹇成群死亡,野猪缺少食物,饿成皮包骨,双脚不能走路,只能溜冰前进。南岭食物链受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鸟类大量死亡会使植物授花传粉困难,导致植物灭亡,病虫害横行;野猪、猫头鹰等死亡,会使老鼠失去天敌,造成“鼠满为患”。
为促进南岭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早日恢复,省林业局组织了我国首次放归活动。这次放归活动的野生动物均经过检疫且身体健康,其中以鸟类、蛇类为主。据介绍,这次放归活动的野生动物的来源主要是日常行政执法检查没收及人工驯养繁殖,其中部分是从广州周边市场缴获的。省林业局还对此次放归的野生鸟类进行环志和标记,并将通过长期定点监测。目前,我省在南岭地区建立了6个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站,设立固定监测样线12条,确定重要监测物种,及时掌握灾后野生动物发展的动态。
放生花絮
猫头鹰白天开夜车
画眉一出笼就歌唱
“扑腾扑腾……”20只“省鸟”白鹇从竹笼飞出,马上呼朋唤友;一筐斑鸠早就不耐烦,出笼后迅速消失在茂密的林间;敏捷又凶恶的小灵猫蹿出铁笼,在枯枝断叶上穿行;两米多长的银环蛇泅入溪流,沿石缝蜿蜒而下;凶猛的草鸮腾空飞起,在寂静的山岭中滑翔……昨日,1402只野生动物飞翔着、奔跑着加入南岭这个陌生的家。
雉鸡本不喜欢游泳,来到南岭这个陌生的环境,却懂得“佛靠金装,人靠衣装”的大道理。一只聪明的雉鸡就不急于飞翔蓝天,反而跃入水中,痛快地洗澡一番,想给南岭的新朋友一个好印象。
蟒蛇是个大懒虫,虽然冬眠时间已过,工作人员多次催促,但蟒蛇迟迟不肯走向森林,可能是南岭舒服的阳光浴让其陶醉,也可能是颠簸的山路让其仍然晕车。
画眉不愧是天生的歌唱家,一飞出鸟笼就展示美妙的歌喉,宁静的南岭马上多了几分生气。广东的省鸟白鹇习惯群居,实行一夫多妻制,而一只雌白鹇也许是跟夫君闹了小矛盾,或许是在都市生活惯了,不喜欢农村新环境,迟迟不归队。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