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小坝子乡狼头沟新长成的杨树林
5月31日,我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植树志愿者来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茂山村著名沙口风尖之地——狼头沟,站在一条穿山而过的公路上 ,举目环顾四周,左边是高山峡谷,右边依然是崇山峻岭,绵延不断……只有前后没有大山阻隔,是一条蜿蜒曲折狭长的带状山间谷地。由于长年干旱少雨,这里一直是山风呼啸沙尘肆虐的不毛之地,也是内蒙古高原沙尘暴侵袭北京城的一条重要通道。
这天上午9时许,来自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143名志愿者正是在这儿开展了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活动。在公路左边山脚下一大片沙地上,当我和日本朋友植下第一棵小松树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阵风,我们马上就被沙尘所笼罩:眼难睁,口难开,脸上还有沙打之感。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公路右边我们就没有看到这种现象发生,只听到随风而起的杨树叶发出的“哗哗”声响。当我植完5棵小松树走过去一看,才发现公路右边没有发生“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迎风招展的杨树经过7年的沙尘拍打,已长成遍布山脚若有5米高的杨树林,成为绿化带,风来了,只能从树梢走过,而不会把树下的沙子刮起,形成沙尘暴。
这片杨树林是2001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丰田汽车公司、河北省林业局、日本地球绿化中心签定中日在丰宁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之后,植下的第一批治沙固沙绿化林。7年来,丰田作为示范基地的合作者和经济支持者,已先后无偿提供绿化资金3000多万元人民币,并与日本地球绿化中心一起,每年组织大批日本环保志愿者来到丰宁,与当地老百姓共同参与防沙治沙植树活动。这些志愿者思想境界非常高,胸怀很宽广。他们来中国植树不但要经过报名筛选,还要向单位请假,自掏往返路费两万元人民币。不仅如此,这次从日本本土来的37名志愿者,由于正值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期间,他们5月30日早上在北京一下飞机,就在机场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并通过丰田北京事务所转赠灾区。当天中午他们乘车5个小时,从怀柔绕过一座座大山,来到丰宁已是晚上。吃饭时他们又向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并决定把此次要植的松树林命名为“汶川林”。第二天早上,在中日环境绿化交流中心落成剪彩仪式上,在狼头沟植树前,他们都向汶川地震灾区灾民表示慰问,向遇难者表示默哀和哀悼,让每一位在场的人都深受感动!
在植树中,我收集到不少有关志愿者的“志愿故事”。其中有一位步入“古稀之年”的志愿者曰:他来丰宁有三个目的——一是植树,二是会老朋友,三是喜欢中国酒,因为它比日本青酒冲,有劲儿,过瘾!第二位是“花甲老人”,名叫牛尾。他说:今年适逢他们夫妇结婚30周年,本想以旅游方式来纪念这个喜庆的日子,后来从网上看到丰田在招募到中国丰宁植树的志愿者,觉得这样做更有纪念意义,他和夫人就报名参加并荣幸地被“录用”,感到非常高兴!第三位是从2004年丰田公司和日本地球绿化中心招募志愿者以来连续三年赴丰宁植树的三浦小伙子。他称自己从小看到土地沙化,就触动很大。再加上小时候爱看《西游记》,便爱上了中国。第一年作为志愿者在丰宁因下大雨未植成树,所以第二年又报名参加了……他表示,这次看到许多老朋友,一定要和他们一起植更多的树!
这次植树天气变化很大,一时扬沙尘,一时下雨,但参加植树的日本志愿者没有退却一步。他们身穿雨衣,坚持把树植好植完。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他们认为下雨栽树树更容易活。他们的一言一行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名叫崔玉珍的中年妇女在植树中就曾对我说:日本人大老远地来为我们植树,以后我们可得好好干了。
在丰宁,正是通过日本这些志愿者——他们之中既有两鬓斑白的老年汉子,也有秀发披肩的妙龄女子的不懈努力,才使原来黄沙滚滚的狼头沟乃至小坝子乡的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改变,为有效阻止沙漠化扩,为首都树起一道绿色屏障,为北京绿色奥运做出了应有贡献。
七年来累计完成造林、封山育林2632.5公顷,固定沙丘89.7公顷,编织沙障100万延长米,使素有京都“北大门”之称的丰宁,全年扬尘、扬沙天气减少到3至4天,做到小风不扬尘、大风不成灾;使昔日黄沙滚滚、河滩漫漫的狼头沟乃至小坝子乡变为绿洲,呈现出林带索绕山川、处处山青水秀、草绿粮丰的繁荣景象。
为了帮助丰宁贫困县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在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实施中,他们还坚持封山育林、植树绿化、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原则,共栽植经济树种926.3公顷,种植中药材27.3公顷,扶持奶牛养殖示范户36户,发展奶牛93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丰宁取得了重大进展。
5月31日,植完树之后,我来到小坝子乡茂山村参观时,看到原来以养羊种地为生的王秀发,如今已成为5头奶牛的主人,年收入超过2万元人民币,感到特别羡慕!2004年,他作为全村第一批接受农业产业调整时兴养奶牛的两户农家之一,当时项目基地资助的6500元人民币,不够买一头奶牛,而且还要三年还本。但一年之后,他从养奶牛中尝到了甜头,又把自己家养的四十几只羊卖了,买了一头奶牛。几年来,通过滚动发展,奶牛已增加到5头,还有3头小牛,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示范户,为防止沙漠植被破坏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
现在,中日两国技术人员和专家长期深入小坝子乡沙化项目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和进行现场指导,探索出的许多防沙治沙宝贵经验和取得的治沙科技成果,已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展出,还拟参展下一届上海世博会。此外,中日共建“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项目所取得的“丰宁经验”,还于2007年9月被丰田移植到菲律宾。他们希望以此来改变菲农民的生存状况,让“丰宁经验”在世界更多的地方开花结果。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