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大熊猫面临“断炊”
2008-05-25

  “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上世纪八十年代《熊猫咪咪》这首关爱大熊猫的歌一度风靡全国。而在今天,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大熊猫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
  
   □本报特派记者 廖自如 单正党 张一强 文/图
  
   本报讯 昨日,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要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生存状态令人担忧。

  成都大熊猫基地损失500万

   在成都市外北,有一座占地1700亩的园林,里面翠竹葱绿,鸟语花香,在喧闹的都市中,这里是一方幽静的所在,宛如世外桃源。这就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始建于1987年,从最初的6只大熊猫繁殖到目前的67只,为国内外瞩目。

   汶川大地震给该基地造成了较大损失,屋舍、墙体断裂,地下管网、实验设备遭破坏,仅硬件损失就达400万元。基地主任张志和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他们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抗震救灾,及时修复地下管网和监控设备,没有封园,正常对外营业。

   该基地是国家级4A旅游景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量达4000人次左右,其中60%是国外游客。地震发生后,游客数量急剧下降,目前每天只接待游客30人次左右,地震后12天时间损失达100多万元。加上基地设施的损失,到5月24日止,地震让基地蒙受了500多万元的损失。

   张志和主任忧心忡忡地说:由于地震造成山区道路阻断,产竹区植被遭到破坏,竹区受灾群众转移,造成熊猫所需的主要食物竹子供应紧张。基地现有67只大熊猫,一只熊猫每天需要100公斤毛竹供其食用,需求量很大,食物供应状况令人担忧。

  灾区熊猫宝宝面临“断炊”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西南部,有“熊猫之乡”的美誉,区内分布100多只大熊猫,有国内迄今为止以单一生物物种为主建立的大熊猫博物馆。地震发生时,紧邻地震中心汶川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也遭到重创,损失不可估量。

   昨日,国家林业局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说:卧龙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在这次大地震中遭严重破坏,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被破坏,14个圈舍被毁,有60只大熊猫只能集中在很狭小的圈栏中,竹子等食物非常短缺,还存在疾病隐患。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现有128只大熊猫,地震发生时有3只失踪,后找到一只,其余2只仍在组织人员全力搜救。

   地震已造成保护区相关设施损失达1亿元,而目前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大熊猫的食物紧缺问题。据专家介绍,毛竹有1000余个品种,但大熊猫喜欢食用的毛竹只有20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四川的雅安、青州、彭州、都江堰等地区,这次汶川大地震造成熊猫栖息地的山体滑坡,植被遭损,毛竹被毁,熊猫的生存环境遭严重破坏,使熊猫食物紧缺。除毛竹为主食外,熊猫的辅助食物苹果、玉米和牛奶,也急需支援供应。

   80年代有一首关爱熊猫的歌曲《熊猫咪咪》,背景就是讲述竹子开花,熊猫食物短缺,全国人民帮助熊猫摆脱困境的事。而在今天,因为大地震,熊猫宝贝再次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让我们心手相连,共伸援手,共同唱起那首难忘的歌谣:“……咪咪啊咪咪请你相信,我们没有忘记你,高高的月儿天上挂,明天的早餐在我心底……”

来源:海南特区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