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珍稀鸟类朱鹮有望摆脱濒危命运
2008-05-06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片

    新华网西安电(记者 刘书云)经过近1年时间的野外跟踪观察,去年5月底在陕西省宁陕县野化放飞的一对人工繁育朱鹮,日前成功孵化出3只幼鸟,这标志着中国对濒危鸟类朱鹮实施的首次野化放飞初步取得成功。

    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朱鹮保护专家常秀云兴奋地说:“这对朱鹮野外繁育的成功预示着朱鹮这个珍稀鸟类有望摆脱濒危,它也为朱鹮的历史分布区重新引入朱鹮提供了经验。”

    宁陕县城关镇朱家嘴村位于秦岭腹地,村民邹开印家院子前面的小山坡上长着两棵高大的油松树。那对成功繁育后代的朱鹮就将窝巢建在较大的一棵油松的枝杈间,两只成年朱鹮在这里精心哺育幼鸟。

    经过几个小时的观察,记者发现,他们中一只外出觅食另一只就守在窝巢旁守护幼鸟,每隔一个多小时轮换一次。

    在这棵油松树对面林木茂密的山坡上,有一架高倍望远镜正对着这个窝巢。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基地负责人李夏和工作人员刘小军盯守在这里,观察这个窝巢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朱家嘴村距离我们野外放飞基地有三四公里,这对朱鹮去年放飞后一直在这一带栖息。”李夏说,“据我们观察,这几只小朱鹮成长得很健康,估计再有20天到一个月,他们就可以离巢飞翔。”

    去年5月,在秦岭深处的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中国首次正式对人工繁育的26只朱鹮野化后异地放飞。随后,中国鸟类环志中心专家和当地朱鹮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无线电跟踪与电视监控系统,对野化放归的朱鹮进行监测和野外巡护。

    宁陕县林业局局长张守诚介绍说,经过近1年时间的观察,野化放飞的26只人工繁育朱鹮中有6只回到原来的放飞基地,5只已经确认死亡,3只失踪。其余12只经历去年冬天大雪的考验后,已经适应野外的生存环境。

    朱鹮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重点保护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家,20世纪中叶以来几近灭绝。

    1981年5月中国专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后,引起世界关注。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国际组织支持下,中国朱鹮保护研究取得良好成绩,数量已由7只增至1000多只,其中人工种群512只,野生种群500多只,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的秦岭一带。  

    “近1年来,专家们通过对回归自然的朱鹮进行生态学和行为学相关研究,为以后更多的朱鹮放归野外提供科学依据。”张守诚说:“今年5月底到6月初,我们还计划放飞一批朱鹮。”

    根据规划,中国还将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对人工朱鹮野化后进行异地野外放飞,逐步恢复野外种群的历史分布区,同时为其他国家朱鹮历史分布区恢复野外种群提供经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