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治理初见成效
2008-04-20

      新华网西宁4月19日电(记者马勇)“5年前,我们住在黄河源头没水喝,可现在,地下水的上涨已经让我们不得不加高房基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索加才让说出了家乡这几年最大的变化。

  曲麻莱是黄河源头的第一县。然而10年前,就在这个黄河源头第一县竟然出现了吃水难。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黄河来水量锐减,曲麻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县城周边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县城里的居民要跋涉15公里才能找到饮用水源。

  玉树下辖6个县,上世纪70年代每个县的牲畜都超过了100万头,全州600万头的牲畜对有限的草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种只求数量的粗放发展最终导致的结果却是草场退化、沙化加剧、鼠害猖獗、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难民”逐年增加。

  玉树藏族自治州面积是26.7万平方公里,本世纪初人口还不到30万,然而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当时居然到了1平方公里养不活1个人的地步,就在玉树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时候,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工程正式启动。

  玉树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均发源于玉树境内。正是鉴于玉树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地位。三江源恢复与重建工程确定的18个核心保护区中10个在玉树,占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2%。所以,中国政府对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工程的75亿元投入中有58亿元规划在玉树境内实施,截至目前,有12.2亿元已经完成投资。

  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王玉虎说,这12.2亿元是玉树有史以来完成的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它让玉树的牲畜总量从600万头调控到278万头,安置了3万多名生态移民群众,建成了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54个州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减轻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治理压力,青海省政府还取消了对三江源地区3个藏族自治州的GDP考核。”青海省政府省长宋秀岩告诉记者。

  4月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收获季节,因为采挖冬虫夏草占据了这个区域藏族牧民现金收入的绝对比重。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结多苏鲁乡是最负盛名的冬虫夏草产地。

  苏鲁乡的牧民告诉记者,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生态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苏鲁乡曾经每亩草场有多达300个鼠穴,而如今平均每公顷草场鼠穴不到1个,产草量提高了70%,牧民人均虫草采量也从最低谷时的500根恢复到近2000根。

  王玉虎表示,目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总体趋势虽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但在局部地区、小范围内,已经出现的可喜变化,将进一步坚定他们恢复和治理生态的信心。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