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13日电(记者 李荣)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13日表示,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在上海实施“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示范项目,并将上海的实践经验向国际大城市推广。超大型城市的极端或非极端天气事件,常会导致非线性的气象“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使城市的安全防灾体系呈现出脆弱性。
据汤绪介绍,多灾种早期预警的概念源于国际社会对印度洋海啸惨剧的深刻反思和研究。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是目前全力推进这一理念并积极实践的国际组织之一,决定在全球寻找几个城市作为示范。
上海作为一个人口、经济、社会资源高度密集的超大型城市,其城市公共安全以及2010年将要举行的世博会,都需要高效的灾害应对和防御体系来加以保障。
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决定在上海实施“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示范项目。据了解,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主要体现“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多环节一体化”。研究气象因子与城市积涝、城市交通、人体健康、流行性疾病、能源供应等关系密切行业的因变规律。
争取提前预警,为救灾部门提供宝贵的应对时间。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在统一平台上联合发布标准化的预警信息,联合制作预警产品,实施标准化的联动措施。重视“政府主导、基层主体”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开展安全社区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据汤绪分析,气象灾害对于超大型城市的安全运行具有“多米诺”骨牌式的衍生和放大效应。气象灾害如果发现不早、预警不早、应对不早、预防不早,就可能会推动交通、能源、农业、卫生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城市经济和社会要素出现运行和安全问题。
因此气象或其它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的关注点,应当向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或生命线高度相关的区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