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惊现首只“无肺蛙” 呼吸完全靠皮肤[图]
2008-04-10

    来源:搜狐科学

被发现的首只无肺蛙,完全用皮肤呼吸

 【搜狐科学消息】据美国生活科学网8日报道,科学家在东南亚婆罗洲丛林中发现世界首个无肺蛙,完全靠皮肤呼吸。此高深莫测的两栖动物名为“加都巴蟾”(Barbourula kalimantanensis),身体所需全部氧气都通过皮肤来吸入。

  科学家30年前首次看到了一只这样的蛙,但从那以后,由于它们特别稀少,在后来断断续续的搜寻中仅仅收集到另一种蛙,因此没有人对加都巴蟾进行过解剖研究。 
 
    新加坡国立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大卫·贝克弗德说:“由于没有人解剖过它们,也就没有真正的理由能相信它们是没有肺的。如果博物馆只有一个标本,没有人能忍心将它解剖开来。”

  加都巴蟾长大约5厘米,因为它们生活在加里曼丹和印尼所属的婆罗洲偏僻雨林的寒冷、急流河流中,被科学家认定是难以捉摸的动物。此外,它们很狡猾,能令人惊讶地快速逃脱。贝克弗德说,“我们11人的小组在寻找这些蛙类,但发现一只得花上2小时。”科学家目前对此蛙为何没有肺还不清楚。

  为了寻找到这种蛙,贝克弗德及其同事戴上寒冷的呼吸管,在它们生活的河流里仔细寻找。贝克弗德说,河水如此寒冷,以至于戴上寒冷的呼吸管下水45分钟后就冷得直哆嗦,嘴唇变成蓝色,呼吸很困难,他们不得不停止搜寻工作。“尽管困难重重,但我还是有最大的兴趣,可以目睹野外这些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自然财富。”

  他们的辛苦终于有所回报,他们捕获到了加都巴蟾,当他们对加都巴蟾进行首次解剖时,惊讶地发现它们没有肺。贝克弗德说:“一开始我不相信它们没有肺,但之后我看一堆内脏证据时,我不得不大吃一惊。”

  加都巴蟾的其它器官也很古怪,可以移动位置,能占领应该放肺的地方。因此科学家在放肺的地方发现了它的胃、脾和肝脏。贝克弗德说:“有趣的是,我们还在这一放肺的地方发现了一些变态软骨,我们还在做进一步的研究。”

  失去肺让加都巴蟾的身体得十分扁平,这可以增加它们的皮肤面积,以帮助它们吸收更多的氧气。研究人员推测失去肺是因为要适应这种寒冷且急速的河流生活。因为这种急流河水含氧量很高,方便皮肤呼吸。此外,加都巴蟾喜欢深入河底而不爱浮在河水上,因此失去起漂浮作用的肺对它们来说,其实更有利于它们在河底生活。

  两栖动物还是冷血动物,因此它们身体需要的能量很少,只有同等大的哺乳动物的大约十分之一。贝克弗德说:“如果不需要太多的氧气,身体就很容易变化,失去首要的呼吸器官肺就理所当然了。”

  事实上,自然界有许多无肺的动物,包括无肺蝾螈。这种新奇的两栖动物属于最原始的蛙类家族。贝克弗德说:“越原始的蛙类家族越可能没有肺,不过这只是推测。”

  事实上,两栖动物时常会缺少点什么,比如无腿蚓螈和像蚯蚓似的无腿兽,还有许多种火蜥蜴。它们为何进化成这般模样的原因还有争议。目前科学家对加都巴蟾的生活习性还不大了解。贝克弗德将他们的这一发现发表在即将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元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